Assertion Failed: File '/srv/www/ydfz.cn/public_html/feed.php'; Line '579'; Code '' 阅读疯子 ydfz.cn

55589 条 (55589 未读) 共 10

(50 未读)

T客邦

  • 固定链接 '微軟將 Xbox 三大遊戲工作室關閉,原因證明了 Game Pass 最終會對遊戲開發者帶來不利的影響'

    微軟將 Xbox 三大遊戲工作室關閉,原因證明了 Game Pass 最終會對遊戲開發者帶來不利的影響

    提交: May 18,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三家 Xbox 工作室關閉引發爭議:資深人士揭示 Game Pass 和動視暴雪收購背後真相B614d9099f747fde018db6fa39f18746

    上週 Xbox 三家工作室突然被關,引起眾怒,背後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業內資深人士 Brad Hilderbrand(曾在微軟/EA 任職)總結了這背後的原因。他表示Bethesda所有這些工作室被關閉,和Bethesda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原因在於 Game Pass 和微軟天價收購動視暴雪。

    Brad 的分析如下:

    Game Pass 悖論

    Game Pass 最大的悖論在於,基本上每一款首發加入 Game Pass 的第一方遊戲都嚴重達不到銷售目標。這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可以「免費」玩遊戲,為什麼還要花全價購買呢?每個月收入最高的 Game Pass 遊戲都會獲得一部分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問題,但也有不利於遊戲的因素。

    也就是說,大多數遊戲在排行榜上的排名都不會超過一兩個月,而且 Game Pass 的增長也停滯不前。

    因此,像《Hi-Fi Rush》這類令人難以置信的遊戲,在成為 Game Pass 熱門一個月後,收入會有很小的提升,但當大家都轉向下一款遊戲時,它的收入就會斷崖式下跌。可憐的《血色降臨》(Redfall)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因為它的首發就是一場災難,根本沒有機會。在 Game Pass 發展勢頭迅猛的時候,這個系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現在它的發展速度已經大不如前,遊戲的收入跟不上製作遊戲的預算。

    但是,即使在 3 年或 4 年前,這一切也無關緊要,因為那時候 Xbox 基本上在微軟的賬本上只是個數字上的誤差。這個部門賺了一些錢,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成本並不高,而且業務的其他部分很容易填補這個差距。

    動視暴雪的收購及其影響

    後來,Xbox 開始大肆收購,在Bethesda身上花了不少錢,但在動視身上花的錢要多得多。現在,關注的焦點已經轉向 Xbox,人們期望它開始賺回那 700 億美元,或者至少將開支削減到最低(甚至更少)的程度。這又把我們帶回了 Game Pass。

    到目前為止,在推動新訂閱使用者方面下的大賭注(《血色降臨》、《星空》)並沒有帶來足夠的增長,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沒有太多東西能重新啟動這種勢頭。最好的選擇可能是《Call of Duty》,但你真的要冒著該遊戲帶來的保底銷售收入的風險,在第一天就把它放到 Game Pass 上,並有可能失去大量銷量嗎?

    微軟要麼把它放到 Game Pass 上,結果賠錢;要麼你不這麼做,使用者就會造反,因為他們認為這就是他們訂閱的目的。因此,微軟面臨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中小工作室的困境

    雖然《Call of Duty》不會有問題,其他擁有大型 IP 的大型工作室也不會有問題,但你已經看到了這種影響;所有那些製作真正有趣遊戲的小型工作室都會倒下,因為像《Hi-Fi Rush》這樣的遊戲再好,也不可能賺到足夠的錢來彌補 Xbox 現在的 700 億美元大坑。

    微軟將 Xbox 三大遊戲工作室關閉,原因明了 Game Pass 最終會對遊戲開發者帶來不利的影響

    前暴雪設計師也同意以上說法,重申 Game Pass 模式不可持續的觀點: 他表示以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時,他就解釋了為什麼Game Pass為什麼如果持續的話會對開發者有不利的影響,當時大家都攻擊他的觀點。但很遺憾的,現在證明了他是對的,微軟無法維持這些收購來的工作室,關閉了許多優秀的公司。

    微軟將 Xbox 三大遊戲工作室關閉,原因明了 Game Pass 最終會對遊戲開發者帶來不利的影響

    SIE 前總裁 Shawn Layden 則表示:支持自己喜歡的遊戲,唯一最好的方式就是購買他們。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日本科學家設計出超高效的直流升壓轉換器,成本更低還更好用'

    日本科學家設計出超高效的直流升壓轉換器,成本更低還更好用

    提交: May 18,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神戶大學開發高效率、低噪聲的新型電力轉換器:將影響發電、醫療保健、移動和資訊技術領域E9014ff82352592adf5cce8cb931b1b8

    神戶大學開發的一種新型電力轉換器設計可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維護。這種直流升壓轉換器將對發電、醫療保健、移動和資訊技術等各個領域的電氣和電子元件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科家計出超高效的直流升壓轉換器,成本更低還更好用

    神戶大學開發的直流升壓轉換器大大降低了電磁噪聲,能源效率高達 91% 以上,這對於具有高電壓倍增比的 MHz 驅動器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這一比率也比現有設計高出 1.5 倍以上。資料來源:Mishima Tomokazu

    從陽光或振動中獲取能量的裝置,或為醫療裝置或氫燃料汽車提供動力的裝置,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部件。這種所謂的「升壓轉換器」將低壓直流輸入轉換為高壓直流輸出。由於它是一個無處不在的關鍵部件,因此需要使用儘可能少的部件以減少維護和成本,同時以儘可能高的效率運行,而不產生電磁噪聲或熱量。

    升壓轉換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電路的兩種狀態之間快速切換,一種狀態儲存能量,另一種狀態釋放能量。切換速度越快,元件的體積就越小,從而可以縮小整個裝置的尺寸。然而,這也會增加電磁噪聲和發熱,從而降低功率轉換器的性能。

    神戶大學電力電子學研究員三島友和的團隊在開發新型直流電源轉換電路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成功地將高頻開關(約為以前的 10 倍)與一種可減少電磁噪聲和散熱造成的功率損耗的技術(稱為"軟開關")結合起來,同時還減少了元件數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複雜性。

    日本科家計出超高效的直流升壓轉換器,成本更低還更好用

    神戶大學的團隊展示了一種新的電路設計,該設計採用了「諧振槽」電路,可以在開關期間儲存能量,因此損耗要低得多。此外,他們還採用了一種節省元件的設計,將平面元件印刷到電路板上,稱為「平面變壓器」,這種設計非常緊湊,具有良好的效率和散熱性能。資料來源:Mishima Tomokazu

    「當電路在兩種狀態之間變化時,開關有一段短暫的時間沒有完全閉合,此時開關兩端既有電壓又有電流。這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開關就像一個電阻器,因此會散熱。開關狀態變化越頻繁,散熱量就越大。」

    Mishima 博士解釋說:「軟開關是一種確保開關轉換在零電壓下進行的技術,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熱量損失。傳統上,這種技術是通過緩衝器來實現的,緩衝器是一種在過渡期間提供替代能源的元件,因此會導致能量損失。」

    神戶大學團隊在《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電子學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上介紹了他們的新電路設計及其評估結果。

    他們取得這一成就的關鍵在於使用了「諧振槽」電路,這種電路可以在開關期間儲存能量,因此損耗要低得多。此外,他們還採用了一種節省元件的設計,將扁平元件印刷到電路板上,稱為「平面變壓器」,這種變壓器非常緊湊,具有良好的效率和散熱性能。

    Mishima 和他的同事還製作了電路原型,並對其性能進行了測量:「我們的無緩衝器設計大大降低了電磁噪聲,能量效率高達 91.3%,這對於具有高電壓轉換率的 MHz 驅動器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這一比率也比現有設計高出 1.5 倍以上。」不過,他們希望通過降低所用磁性元件的功率耗散來進一步提高效率。

    考慮到電氣裝置在我們的社會中無處不在,具有高電壓倍增比的直流電源的高效率和低噪聲運行極為重要。神戶大學的這項研發成果對電力、可再生能源、交通、資訊和電信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三島介紹了他們的未來計畫,他說:「目前開發的是 100 瓦級的小容量原型,但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改進電子電路板和其他元件,在未來將功率容量擴大到更大的千瓦級容量。」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ntel今年又要換新腳位LGA1851,針腳更密集、這次要用幾代?'

    Intel今年又要換新腳位LGA1851,針腳更密集、這次要用幾代?

    提交: May 18,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Intel最初規劃了Meteor Lake的桌面版本,腳位就是這個LGA1851,只可惜性能不爭氣,只能委身於輕薄筆電。2bdb5ee9d6a97dddb15adfb55431eea8

    Intel日前發佈了LGA1851腳位的Core Ultra處理器,代號Meteor Lake-PS,但不是給消費市場用的,而是面向嵌入式和邊緣運算。事實上,Intel最初規劃了Meteor Lake的桌面版本,腳位就是這個LGA1851,只可惜性能不爭氣,只能委身於輕薄筆電。

    Intel今年又要換新腳位LGA1851,針腳更密集、這次要用幾代?

    iBASE展示了針對嵌入式CoreUltra設計的一款主機板,讓我們看到了LGA1851的真容,整體尺寸其實和12/13/14代Core的LGA1700一模一樣,只是針腳更密集了。

    有趣的是,iBASE將處理器的名稱標註為14代CoreUltra,這說明Intel最初確實準備把Meteor Lake就叫做14代Core的,只是計畫不如變化。

    Intel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表新一代Arrow Lake、Lunar Lake,後者只有超低功耗行動版,前者終於有桌機版,介面就是LGA1851。

    只是不知道,這個介面能用幾代產品?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美光為全新支援 AI 的Lenovo ThinkPad P1 Gen 7 工作站提供搭載 LPDDR5X 記憶體的 Crucial LPCAMM2'

    美光為全新支援 AI 的Lenovo ThinkPad P1 Gen 7 工作站提供搭載 LPDDR5X 記憶體的 Crucial LPCAMM2

    提交: May 18,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突破性的可升級筆記型電腦記憶體外形尺寸可降低功耗,同時效能比 DDR5 SODIMM 記憶體快 1.3 倍397d062adf4d441d73c330abf1df93f9

    美光科技宣布推出Crucial LPCAMM2,這是一款顛覆性的次世代筆記型電腦記憶體外型尺寸,採用LPDDR5X 行動記憶體,可為專業人士和創作者提升筆記型電腦效能。相比 DDR5 SODIMM,LPCAMM2 的有效功耗降低 58%,空間節省了 64%。透過單一模組即可提供更高的頻寬與雙通道支援。

    LPCAMM2 是處理 AI PC 和複雜工作負載的理想高效能記憶體解決方案,並與強大且多功能的 Lenovo  ThinkPad P1 Gen 7 行動工作站相容。

    美光商品事業群產品行銷資深總監 Jonathan Weech 表示:「LPCAMM2 將顛覆行動工作站的使用體驗。使用者既可以享受最新行動高效能記憶體技術的優勢,又無需犧牲卓越的效能、可升級的彈性、能源效率或空間。LPCAMM2 提供符合未來需求的記憶體解決方案,實現更快的速度和更長的電池續航力,以支援要求嚴苛的創意和 AI 工作負載。」

    Lenovo 商業產品解決方案開發執行董事兼傑出工程師 Yasumichi Tsukamoto 表示:「Lenovo ThinkPad P1 Gen 7 是市場上首款可利用最新 LPCAMM2 規格尺寸的筆記型電腦,為行動工作站和輕薄型筆電提供更高效能、更快的 AI 工作流程、可擴充的記憶體容量和更長的電池續航力。這一強大的組合不僅提升使用者體驗,而且 LPCAMM2 模組中使用的低功耗記憶體亦有助減少筆記型電腦的整體功耗。」

    透過使用 LPDDR5X 記憶體,LPCAMM2 實現高達 7,500MT/s 的驚人速度,比 DDR5 SODIMM 快 1.3 倍。此記憶體的外形尺寸還可以降低功耗並延長電池續航力。相比 DDR5 SODIMM, LPCAMM2降低高達 80% 的待機功耗,使用者可以在旅途中工作更長時間,而不會影響效能。

    單一 LPCAMM2 模組可填滿全部 128 位元 CPU 匯流排寬度,最大限度地提高 AI 工作負載和應用程式的頻寬,並釋放 AI PC 的最大潛能。根據 PCMark 10 測試,使用者可將數位內容創作工作負載的效能提高達 7%,生產力工作負載的效能提高達 15%。與焊接式記憶體不同,LPCAMM2 可升級的特性,讓使用者能輕鬆更換模組,並可隨時擴充記憶體容量,並採用更薄且無風扇的設計,便於攜帶且時尚。

    美光為全新支援 AI 的Lenovo ThinkPad P1 Gen 7 工作站提供載 LPDDR5X 記憶體的 Crucial LPCAMM2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高通Snapdragon X Elite最大功率接近 100W,是M3 Pro晶片的兩倍多'

    高通Snapdragon X Elite最大功率接近 100W,是M3 Pro晶片的兩倍多

    提交: May 18,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驍龍 X Elite:突破功耗極限的 ARM 晶片組?226b652bb896850c7c5ad4bd3a100368

    之前有報導稱,驍龍 X Elite 有兩個工作功率限制:23W 和 80W。然而,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高通公司最新的 ARM 晶片組可以達到近 100 瓦,這還僅僅是 CPU 的功耗,與最接近的競爭對手蘋果公司的 M3 Pro 相比,高通 X Elite 可謂是耗電大戶。

    目前已知Snapdragon  X Elite 有至少 4 個子型號:

    • Snapdragon X Elite X1E84100
    • Snapdragon X Elite X1E80100
    • Snapdragon X Elite X1E78100
    • Snapdragon X Elite X1E76100

    其中編號「X1E84100」屬於最高階的驍龍 X Elite,其基本時脈頻率為 3.80GHz,提升時脈頻率為 4.20GHz,GPU 為 4.6TFLOPs Adreno。與其餘兩個 SKU 相比,這些改進將導致功耗飆升。根據 Android Authority 的資料,高通公司生產的所有驍龍 X Elite 晶片中,95% 的封裝功耗為 98.50W,而其中 50% 的晶片峰值功耗較低,為 82.33W。

    至於編號為「X1E80100」的第二個版本,其封裝功耗可達 52.92W,而高通公司 50% 的驍龍 X Elite 裝置的峰值功耗為 43.40W。

    奇怪的是,該版本與高階版本並無太大區別,其基本時脈頻率為 3.40GHz,提升時脈頻率為 4.00GHz,但功耗指標卻大幅降低。相比之下,最大功率封裝閾值仍是 M3 Pro CPU 負載的兩倍多,高達 42W。由此可見,台積電的 3nm 製程為蘋果節省了大量功耗。

    不過,該公司採用台積電 4nm 製程生產的上一代晶片 M2 Pro 的功耗為 55 瓦。值得注意的是,Snapdragon X Elite 也是採用上述 4nm 製程製造的。即使是英特爾的Core 7 155H,功耗也在 80W 左右。

    兩個Snapdragon X Elite 版本的功耗僅相差 400MHz 時鐘速度,但功耗卻相差如此之大,這是因為高通對其高階版本進行了大力超頻。這將迫使 SoC 的功耗急劇下降到收益遞減的地步。

    此外,Snapdragon X Elite幾乎無法在幾款筆電上持續運行到 98.50W 的功率,因為晶片組幾乎會立即降頻以降低溫度。簡而言之,對於高通公司的合作夥伴來說,更明智的做法是使用「X1E80100」的版本。它可能會以較低的頻率運行,但性能差異幾乎不會被察覺,而且溫度也會明顯降低。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科學家發明幾乎 100% 可回收的電路板,在拆卸時會變成果凍狀'

    科學家發明幾乎 100% 可回收的電路板,在拆卸時會變成果凍狀

    提交: May 18,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創新的可回收玻璃纖維印刷電路板:減少電子垃圾的新解決方案F06d12720ff5594346cb8b032991c88d

    一種新型印刷電路板(PCB)可大幅減少最終被填埋的電子垃圾數量。

    雖然大多數印刷電路板難以回收利用,但這種印刷電路板並非如此,它在必要時可以部分變成可重複使用的果凍。除其他元件外,印刷電路板通常包含一層不導電的玻璃纖維,作為晶片、電阻器和變壓器等電子零件的基板。玻璃纖維又由兩種成分組成--玻璃纖維編織物和環氧樹脂,這兩種成分很難相互分離。

    從左到右依次是玻璃纖基印刷電路板、採集的玻璃纖片、從電路板上剝離的膠狀玻璃纖聚合物塊以及採集的電元件 ▲ 從左到右依次是玻璃纖維基印刷電路板、採集的玻璃纖維片、從電路板上剝離的膠狀玻璃纖維聚合物塊以及採集的電子元件

    由於這種基底材料不容易分解,因此回收電子元件再利用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有時,為了回收電子元件,玻璃纖維會被燒掉,但這一過程並不環保,而且可能會損壞所回收的元件。

    這就是試驗性新 PCB 的用武之地。

    它由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創造,用一種被稱為玻璃聚合物的聚合物取代了玻璃纖維中的樹脂。只要印刷電路板還在使用,這種玻璃聚合物就能保持強度、剛度和非導電性,使基板的功能與傳統玻璃纖維基板無異。

    華盛頓大機械工程博士後者 Agni K. 華盛頓大機械工程博士後者比斯瓦爾使用熱壓機壓合玻璃纖印刷電路板 馬克-斯通/華盛頓大 ▲ 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後學者 Agni K. 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後學者比斯瓦爾使用熱壓機壓合玻璃纖維印刷電路板 馬克-斯通/華盛頓大學

    一旦這種「vPCB」(玻璃纖維印刷電路板)達到使用年限,就會被送往回收設施,並浸入沸點相對較低的有機溶劑中。當溶劑沸騰時,會使玻璃纖維膨脹並變成膠狀。

    所有的玻璃纖維和電子元件(完全沒有損壞)都可以很容易地取出來重新使用。此外,實驗室實驗還表明,98% 的玻璃聚合物本身可以重複使用,91% 的溶劑也可以重複使用。

    重要的是,vPCB 可以在現有設施中生產,而且可以反覆回收利用。事實上,科學家們估計,與傳統的多氯聯苯相比,使用回收的 vPCB 可使全球變暖潛能值降低 48%,致癌物質排放量減少 81%。

    研究論文的共同資深作者 Vikram Iyer 副教授說:「在電子垃圾的品質和體積中,PCB 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它們的構造具有防火和防化學腐蝕的特性,這使它們非常堅固耐用。但這也使它們基本上無法回收利用。在這裡,我們創造了一種新的材料配方,其電氣性能可與傳統的多氯聯苯媲美,同時還創造了一種可反覆回收利用的工藝。」

    該論文最近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此外,有趣的是,同一批科學家還曾在一種更易於修復和回收的碳纖維中使用過玻璃纖維。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駭客搶報稅財?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同時推出 PC-cillin 2024 限時5折優惠'

    駭客搶報稅財?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同時推出 PC-cillin 2024 限時5折優惠

    提交: May 18, 2024, 9:30pm CST
    标签  [编辑]
    網路、手機報稅成主流,卻成了駭客竊取個資、海撈一票的機會。趨勢科技提醒安全報稅3要點,同時推出「安心報稅 限時5折」活動,新購入 PC-cillin 2024 雲端版三年三台下載版即享有限時5折優惠。3f6cbba69d64f3645090ca0244f090fe

    5月報稅季來臨,許多人都會利用網路與手機報稅,不過卻成了駭客佈建網路陷阱、竊取個資、海撈一票的大好機會。趨勢科技提醒安全報稅的3要點,包括認明官方網站與軟體、確保無毒的報稅環境、使用安全的網路連線,同時更推出「安心報稅 限時5折」活動,即日起至 5 月 21 日上午 10 點活動期間內,新購入 PC-cillin 2024 雲端版三年三台下載版即享有限時5折優惠。

    文章目錄 網路、手機報稅成主流,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

    據財政部所得稅申報統計,去年(112年)民眾採網路申報方式總計超過 502 萬 2 千餘件,較前年成長 9.92%;其中,採手機申報方式約有 164 萬餘件,占網路申報案件比率 32.78 %,顯見網路與手機報稅方式漸成為台灣民眾報稅的主流,卻也成為駭客每年報稅期間佈建網路陷阱、竊取個資、海撈一票的大好機會。

    趨勢科技提醒,過去兩年台灣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二的用戶收到過個資外洩事件通報,而報稅資料中包含許多重要機密個資,如身分證號碼、信用卡資料等,民眾務必在整個報稅流程中保持謹慎以避免點入惡意連結、不慎下載假報稅軟體、遭受裝置中毒等風險,進而造成個資外洩甚至財損的後果。同時提出網路與手機報稅3要點,助民眾在報稅前做好安全防護、遠離資安威脅。

    客搶報稅財?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同時推出 PC-cillin 2024 限時5折優惠

    1. 認明官方網站與軟體

    近日,駭客常透過簡訊、電子郵件、社群廣告、LINE 群組等多重管道讓假官方報稅網站或可疑的報稅軟體滲透於民眾生活中,誘使點擊下載。趨勢科技提醒,凡是在任一管道看到報稅相關資訊時,務必再三留意資料來源並確保網址正確性,透過手機報稅的完整流程中也不需額外下載APP,資料填寫、身分認證、附件上傳一律於官方網站中完成操作。

    此外,民眾需銘記政府官網結尾應為「.gov.tw」,若網址為亂碼或挾帶其他無關聯的字母、符號、數字等則可能為惡意連結。民眾亦可使用專業防毒軟體如 PC-cillin 2024 主動偵測網站的真偽,即時警示來自網站、郵件、簡訊和社群中的可疑網址及軟體程式。

    2. 確保無毒的報稅環境

    不論是電腦或手機皆有中毒的可能性,若不慎中毒,則有可能被盜錄交談紀錄、盜用帳密身份、收集隱私資料、無止盡的垃圾廣告騷擾、利用勒索病毒威脅公開敏感資料等風險發生。因此在透過網路或手機報稅前,應確保裝置在安全無毒的環境下進行。

    客搶報稅財?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同時推出 PC-cillin 2024 限時5折優惠

    若裝置上出現不熟悉的軟體、頻繁跳出廣告或因不明原因導致手機過熱,都可能是感染病毒的徵兆。民眾需定期更新裝置系統、移除可疑的軟體應用程式,也可透過 PC-cillin 2024 做裝置掃毒、即時檢查任何下載的軟體程式是否潛藏惡意程式、勒索病毒或會竊取個資的威脅。

    3. 使用安全的網路連線

    由於公共 Wi-Fi 的安全設定較薄弱、較可能有潛在疑慮,例如:駭客搭建出偽造的熱點、側錄網路流量、竊取個人資訊等。因此利用手機報稅時,全程應使用自己的行動網路或安全的家用/公司網路,避免連接公共 Wi-Fi。平時連接公共網路時,也應避免輸入重要資料與執行交易行為,亦或需搭配安全加密的 VPN 以防範資料外洩。

    PC-cillin 2024 雲端版「安心報稅 限時5折」

    客搶報稅財?趨勢科技提醒安全3要點,同時推出 PC-cillin 2024 限時5折優惠

    趨勢科技在報稅季期間特別推出「安心報稅 限時5折」活動,即日起至 5 月 21 日上午 10 點前,新購 PC-cillin 2024 雲端版三年三台下載版,可享有優惠價格 2,535 元(原價 5,070 元)。趨勢科技 PC-cillin 2024 雲端版可安裝於Windows、Mac、Android、iOS、Chromebook等多種系統,採用 AI 深度學習技術,達到多層防禦、智能防毒,協助民眾辨識潛藏的危機,打造更安心的報稅環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製造電池需要大量的鋰,從廢水中提煉的鋰可以滿足美國 40% 的需求'

    製造電池需要大量的鋰,從廢水中提煉的鋰可以滿足美國 40% 的需求

    提交: May 18,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製造電池需要大量的鋰,其中一些鋰可以從自廢水中提煉Fb12ee33a098b0798e172d61691c6570

    大部分用於智慧型手錶和電動汽車等科技產品的電池,其主要原料鋰在運送到製造商之前可能已經經歷了環球旅行。但如果將近一半在美國使用的鋰,都能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廢水,情況會如何?

    一項利用賓夕法尼亞州環境保護部合規資料進行的新分析表明,如果能夠完全有效地提取,來自馬塞勒斯葉岩氣井廢水中的鋰可以滿足美國高達 40% 的需求。 

    根據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賈斯汀‧麥基(Justin Mackey))表示,目前實驗室中已能夠從水中提取鋰,效率超過90%。賈斯汀‧麥基是丹尼爾‧貝恩(Daniel Bain)實驗室的博士生,貝恩是肯尼斯‧p‧迪特里希藝術和科學學院地質和環境科學的副教授。 

    美國地質調查局將鋰列為關鍵礦物(儘管麥基迅速指出,鋰是一種元素,而不是礦物)。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希望到 2030 年所有鋰都能在美國國內生產,因此對鋰源的尋找日益加劇。目前,大部分鋰是從智利的鹽湖中提取,然後運到中國進行加工。 

    美國也有一些鋰礦開採業,但麥基說,「這不一樣的。這是一條廢物流,我們正在尋求對該廢物進行有益的利用。」 

    在馬塞勒斯葉岩廢水中發現鋰並不令人驚訝:研究人員已經分析過在水力壓裂中循環利用的水,並且知道它會從頁岩中帶走礦物和元素。「但之前並沒有足夠的測量資料來量化這一資源,」麥基說,「我們只是不知道裡面有多少鋰。」 

    多虧了賓夕法尼亞州的監管要求,研究小組才得以弄清楚這一點。他們將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公司必須提交每個鑽井平台使用的廢水分析,而鋰正是他們必須報告的物質之一,麥基說:「這就是我們能夠進行這項區域分析的原因。」

    滿足美國 30% 至 40% 的鋰需求將使該國更接近 2030 年的要求。但是,該州邊界之外也存在富含鋰的廢水。「賓夕法尼亞州擁有最完善的馬塞勒斯頁岩數據來源,但西維吉尼亞州也有大量開採活動。」 

    朝著利用這種鋰資源的方向邁進的下一步,是了解提取鋰對環境影響,並實施測試設施來開發提取技術。

    「石油和天然氣廢水正成為一個新興問題,」麥基說,「目前,它只是被最低限度的處理,然後再次注入地下。」但它具有極大的潛在價值。畢竟,他說,「它已經溶解了岩石數億年——從本質上來說,這股水一直在開採地下資源。」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黑盒子》影集正式開拍!LINE WEBTOON 作家 Pony 驚悚漫畫影視化'

    《黑盒子》影集正式開拍!LINE WEBTOON 作家 Pony 驚悚漫畫影視化

    提交: May 18,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黑盒子》影集將正式開拍!《黑盒子》改編自 LINE WEBTOON 台灣知名作家 Pony 的同名短篇漫畫,以象徵時間的黑色盒子作為核心概念,貫穿並改編原著的四大人氣單元。F8b0ee9078de00bc06b07b7cf5d2b9dc

    LINE 台灣與兔將創意影業共同出品的《黑盒子》電影短片,憑藉獨特的都市怪誕風格和拍攝手法,在去年勇奪美國 Buffalo Dreams Fantastic Film Festival 影展「最佳國際短片」。日前宣布《黑盒子》影集將正式開拍,改編自 LINE WEBTOON 台灣知名作家 Pony 的同名短篇漫畫,以象徵時間的黑色盒子作為核心概念,貫穿並改編原著的四大人氣單元。

    為還原漫畫中獨特的黑白畫風和詭譎氛圍,製作團隊歷時超過一年的田野調查,並邀請導演李昭樺、《返校》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得主傅凱羚編劇等製作團隊聯手操刀!

    「戲劇女神」莫允雯、「陽光男神」張軒睿、「亞洲影帝」鄭人碩等超強卡司

    《黑盒》影集式開拍!LINE WEBTOON 作家 Pony 驚悚漫畫影視化

    《黑盒子》影集以橫跨遠古時期至現代的神祕黑盒子及面具人,串聯起四大故事。在選角上,製作團隊更深度剖析每個角色的人格特質、找到適合的演員,女主角設定為跨越萬年、旅居多國的面具人,找來具備亞洲、西方特殊氣質的莫允雯出演;過往多以陽光男孩形象出演的張軒睿,也首度挑戰黑化、個性扭曲的角色;還有「亞洲影帝」鄭人碩也將參演。

    此外,《黑盒子》電影短片主角李李仁、「金鐘視帝」傅孟柏、「清新女神」簡嫚書等重量級卡司也將以全新樣貌、角色,分別於《黑盒子》影集的不同單元參與演出,與觀眾共同揭開人性陰暗面。

    《星際救援》單元將結合視覺特效與虛擬攝影棚還原太空寫實場景

    《黑盒子》在 LINE WEBTOON 的觀看次數突破 5,100 萬次,累積超過 25 萬名忠實粉絲,原著粉絲票選最希望改編的《星際救援》也確認是影集中的一個單元。導演李昭樺表示,為呈現《星際救援》的宇宙感,團隊結合虛擬棚拍攝及最先進的視覺特效技術,「期望將本次《黑盒子》影集作為契機,打造出屬於台灣的奇幻美學作品。」

    《黑盒》影集式開拍!LINE WEBTOON 作家 Pony 驚悚漫畫影視化

    作家 Pony 攜手金馬編劇加入新創角色打造四大人氣故事

    談到作品影視化,原著作家 Pony 興奮表示,《黑盒子》系列的短篇故事,每個單元看似獨立,但故事線時常交錯,「同個角色也可能出現在不同故事中,將故事創造為具前因後果的連帶關係,進而讓整個系列更完整。」

    而作品影視化也是 Pony 的夢想,藉由不斷與團隊討論碰撞出更新的視野,讓整體故事變得更完整、細緻,保留原著漫畫氛圍的同時,增加了許多新的角色,連劇情和支線也變得更加豐富。「對我而言,這部影集像是獻給多年來支持《黑盒子》粉絲的一封情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TXOne Networks 揭示全球資安長在工控場域中的 3 大挑戰'

    TXOne Networks 揭示全球資安長在工控場域中的 3 大挑戰

    提交: May 18,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資安大會上將展出最新 CPS 防護整合平台 SageOne,助力企業更全方位掌握資安設備的點線面9feaa48a5d36f7d26658d463cfbf24fa

    隨著工業發展不斷迭代,工控場域的複雜性與產值也隨之攀升,但由於存在獨特技術或商務上的限制,再加上資安專業人才的匱乏,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製造業或是關鍵基礎設施逐漸成為駭客組織覬覦對象。

    根據全球工控資安領導廠商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調查全球 505 位資安長的結果指出,工控場域正面臨 3 大資安挑戰。

    對此,TXOne Networks 呼籲企業應在針對「已知威脅」的工具上,加強「未知威脅」的偵測能力,亦將於 5 月 14 至 16 日期間於 CYBERSEC 2024 臺灣資安大會中展示最新的 CPS(Cyber-Physical Systems)防護平台 SageOne,其具備 3 大關鍵要素可助力企業資安人員全面掌握工控場域設備的點線面,以因應工控場域中日益變化的資安威脅。

    TXOne Networks 示全球資安長在工控場域的 3 大挑戰,將於資安大會上展出最新 CPS 防整合平台 SageOne ▲ TXOne Networks 揭示全球資安長在工控場域中的 3 大挑戰,將於資安大會上展出最新 CPS 防護整合平台 SageOne

    資安長正面臨3大挑戰!擴展「未知威脅」偵測能力將是關鍵著眼點

    駭客攻擊目標逐漸轉向高產值、高風險的 OT 場域,無論所屬產業,都可能成為攻擊的對象。雖然各垂直產業工業控制系統所需的資訊安全佈局各有不同,但其實也有共同的趨勢。根據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調查全球資安長在工控場域普遍面臨的資安挑戰,其前三名為:

    • 第一名:隨著工業聯網設備激增,企業掌握自身資安現況的複雜度隨之提升,然而,資安人員往往受限於只能看見自己負責的項目,如機台、網路、終端設備等。對此,企業應在保持高度資訊安全的同時,思考如何兼顧運營效率,以穩定地提升整體資安覆蓋率。
    • 第二名:在高度複雜的工控環境中,亟需針對工控環境特殊需求量身定製的資安解決方案,以應對急遽變化的資安威脅型態。
    • 第三名:當企業導入供應鏈以及第三方服務商所提供的軟硬體服務時,唯有將老舊的系統完整納入資安守備範圍,以此提升對資安態勢的掌握度,並且防堵攻擊破口。

    針對臺灣的調查結果也與全球趨勢一致,然而臺灣受訪者針對可支用的資安經費,則面臨相較其他地區的更大的壓力。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執行長劉榮太表示:「Living-off-the-land 這類手法是近幾年很棘手的攻擊方式,由駭客寄生內部合法軟體進行惡意行為。由於往往是針對式的攻擊,並且常採用無檔案攻擊,所以逃避過許多常規資安的偵測。現今企業在資安成熟度上存在分水嶺,可大致分為資安前段班和後段班。

    資安後段班的企業在基礎資安已部分部署,應更著重提升資安覆蓋率,以建立強固的安全防護。資安前段班的企業產業複雜度高、機台規模多,且基礎資安部署都到位,因此更需要有可協助資安人員綜觀全局的工具來找出可疑之處,以加強偵測及回應能力,提升組織的資安前瞻免疫力。

    而這兩者皆需要採用可克服工控場域特殊限制的解決方案,讓企業即使在有限人力下也能進行更有效的資安防護。TXOne 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將工控情境納入產品設計思維,將現有針對『已知威脅』的工具進一步增強,以探測出『高度可疑的威脅前導訊號』,並加入工控的情境判斷,大幅降低假警報,使工控領域中的威脅可以有效地被及時發現。」

    TXOne Networks 睿控網安執行長劉榮太呼籲企應在針對「已知威脅」的工具上,加強「未知威脅」的偵測能力 ▲ TXOne Networks 睿控網安執行長劉榮太呼籲企業應在針對「已知威脅」的工具上,加強「未知威脅」的偵測能力

    驅動3大關鍵引擎 幫助資安人員全方位掌握企業設備點線面!

    為幫助企業掌握資安佈局,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推出最新 CPS(Cyber-Physical Systems)防護平台 SageOne,這套集中管理主控台提供了營運技術(OT)環境 CPS 攻擊面的完整檢視,更可以分析不同來源的監測資料,針對網路內的可疑行為發出早期預警,作為 CPS 威脅偵測及回應協調(CPS Threat Detection & Response Orchestration)的一環。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的三個產品線:Stellar 端點防護、Element 安全檢查,以及Edge 網路防禦,未來全部都透過 SageOne 集中控管。有了 SageOne,TXOne Networks 能強化其致力 CPS 安全與可靠性的使命,持續推動OT防護的開發。

    SageOne 包含了 3 大關鍵引擎,使其能夠提供整合式 OT 防護,完整涵蓋受保護物件的生命週期,提供可靠的威脅偵測及回應:

    • CPS 攻擊面管理:可視性是網路資安的基石,明確掌握整體資安狀況能有助於找出 OT 環境中的資安焦點。SageOne 藉由精準掌握資產、突顯各控管機制的安全資訊,有效勾勒整體環境中資安風險的輕重緩急。
    • 整合式生命週期防護:集中式管理可簡化網路資安治理、實現偕同防禦。SageOne 作為一個可視化平台,能將各種不同產品之間的資料情境化及彙整,保護裝置和系統的整個服務週期,將資安解決方案集中管理。以工控運營為著眼點量身打造的主控台,可讓 OT 高階主管、資安人員,以及工廠負責人等,有效提高資安管理效率。
    • CPS威脅偵測及回應:妥善處理已知威脅固然重要,但應付未知的威脅也舉足輕重。SageOne 能從多種解決方案將所有資安洞見彙整,並偵察潛在的風險,以便提供早期預警,必要時並加以回應。

    SageOne 的分析聚焦於非預期行為與未知威脅,由 OT 原生 XDR(延伸式偵測及回應)引擎透過比較端點與網路監測資料的方式來發掘可疑事件,並結合先進的技術與友善的使用介面來落實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該平台包含以下要素:

    • 威脅情報:蒐集、分析、套用有關 CPS 潛在及現有威脅的知識。TXOne Threat Research 部門專注研究工業控制系統(ICS)裝置和通訊協定的漏洞,並分析惡意程式及勒索病毒與 OT 威脅的關聯。其資訊也可能來自可公開取得的資料、產業報告和民間機構資訊等其他來源。
    • 行為導向的 AI 數據分析引擎:利用人工智慧來監控及分析 CPS 內使用者、裝置與系統的行為,這項先進的數據分析引擎能透過學習正常行為模式,進而偵測異常活動或潛在的威脅徵兆。
    • 法規遵循框架(Compliance Framework):提供一套結構化方法來遵循相關的安全標準與規範,包括:政策、程序與管控,確保每套系統符合法規、產業標準以及資安最佳實務原則。
    • 資料視覺化工具(Data Visualizer):將複雜的安全性資料與指標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視覺化型態。透過各種圖表與網路分布圖,資安人員可以更快辨別規律、趨勢及異常情況。
    • 生態系整合工具(Ecosystem Integrator):無縫整合各種不同工具和技術,包括將資料格式標準化、提升不同系統之間的互通性,建立一套一氣呵成的資安架構,涵蓋整個生態系。如此,資安人員就能以標準化檢視查看資安情況、將流程自動化,並更有效地回應威脅。
    • 以資產為中心的可視性(Asset Centric Visibility):掌握網路上任何裝置的完整可視性,透過攻擊面分析還能夠過濾威脅的優先次序,並提供最佳建議。

    TXOne Networks 睿控網安推出最新 CPS 防平台 SageOne,這套集管理主控台提供了 OT 環境 CPS 攻擊面的完整檢視,更可以分析不同來源的監測資料,針對網路內的可疑行為發出早期預 ▲ TXOne Networks 睿控網安推出最新 CPS 防護平台 SageOne,這套集中管理主控台提供了 OT 環境 CPS 攻擊面的完整檢視,更可以分析不同來源的監測資料,針對網路內的可疑行為發出早期預警

    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將於 CYBERSEC 2024 臺灣資安大會 5 月 14 至 16 日期間,於南港展覽館二館攤位 Q106 現場展出最新 CPS 防護整合平台 SageOne,用前瞻 OT 思維因應解決工控環境中複雜的使用情境,並分享抵禦駭客威脅的實踐策略。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台積電熊本廠帶動熊本薪資大漲,小企業起薪漲到極限畢業生也不去、公務員鐵飯碗也失去吸引力'

    台積電熊本廠帶動熊本薪資大漲,小企業起薪漲到極限畢業生也不去、公務員鐵飯碗也失去吸引力

    提交: May 18,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台積電熊本廠致當地薪資大漲,中小企業漲到極限也難招人Be9d515725a9e2204b2b543fac96fd91

    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的新廠吸引了大量畢業生和求職者。今年4月1日,約有256人加入,是去年春天的2倍。然而,這也導致當地中小型企業陷入招不到人的窘境,他們苦歎:「薪資開到極限也沒人來。」

    根據《共同社》的報導,半導體行業的熱潮推動了這一現象。去年12月,熊本縣益城町舉辦了半導體企業聯合招聘會,台積電日本熊本廠的展區座位被坐滿。今年2月,熊本縣教育委員會專門為高中教師舉辦了半導體學習會,旨在增加提供職業諮詢的教師的知識。其中一名教師直言,雖然醫學領域一直很受歡迎,但現在更多學生希望從事理工類工作,進入半導體公司。

    台積電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的起薪高達28萬日元,這一數字遠高於當地製造業和政府職員的平均水準7萬日元。

    這一高薪政策不僅吸引了人才,還促使部分企業提高薪資水準以保持競爭力。

    熊本縣最大的地方銀行——肥後銀行,在今年4月對全體員工進行了5.8%的薪資調整,並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提高至24萬日元。預計到2025年4月,這一數字將進一步提高至26萬日元。

    然而,對於成本敏感的中小企業來說,薪資調整並非易事。例如,距離台積電熊本工廠不遠的威斯特(VISTA)飯店在2023年將起薪調整至20萬日元,但即便如此,該店經理表示:「周邊的飯店好像很難招到人,但我們已經調升薪資到極限了。」

    熊本縣工商會聯合會去年12月底對當地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58%的企業表示勞動力短缺,47%的企業表示勞動成本上升是台積電擴張的負面影響。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揭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揭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提交: May 18, 2024, 5:3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 成功破解了 ChatGPT 基礎模型 Ada 和 Babbage 的投影矩陣,甚至連內部隱藏維度的關鍵資訊也是直接破獲,分別是 1024 和 2048。5f4cc0024e06a0139f3861e9f9efb72c

    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能超越 OpenAI,那 Google 應該是第一。最近,Google 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告,裡面提出了一種名為「模型竊取」的技術。透過模型竊取技術,Google 成功破解了 ChatGPT 基礎模型 Ada 和 Babbage 的投影矩陣,甚至連內部隱藏維度的關鍵資訊也是直接破獲,分別是 1024 和 2048。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這一發現猶如一記重量級炸彈,在 AI 界引發了強烈的震動。誰也沒想到,號稱「CloseAI」的 OpenAI 竟然也會被竊取模型機密的一天。

    只要有API就可以推斷出重要資訊

    更恐怖的是,這種模型竊取技術還非常簡單。只要你擁有 ChatGPT 這類封閉大型語言模型的 API,就可以透過 API 介面,傳送不到 2000 次經過精心設計好的查詢,然後去分析它生成的輸出,就可以逐步推斷出模型的內部結構和參數。

    雖然這種方法不能完全複製原始模型,但已經足以竊取它的部分能力。而且這種攻擊非常高效,不需要用太多的成本,就可以拿到模型的關鍵資訊。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按照 Google 的呼叫次數來看,僅僅只需要不到 20 美金(約為新台幣 640 元)的成本,就可以完成模型竊取的操作,並且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 GPT-3.5 和 GPT-4。

    換句話說,就是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一個大型語言模型理解自然語言的能力,還能用來建構一個性能相近的「山寨版」模型,既省事又省錢。

    破解前獲得OpenAI同意

    反觀 OpenAI,被競爭對手低價破解模型機密,真的沉得住氣嗎?不行。截至目前,OpenAI 已經修改了模型 API,有心人想重現 Google 的操作是不可能了。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研究團隊中就有一位 OpenAI 研究員。不過作為正當的安全研究,他們說明,在提取模型最後一層參數之前就已經徵得 OpenAI 同意,而在攻擊完成後,也刪除了所有相關資料。

    但不管怎麼說,Google 的實驗足以證明一點,哪怕 OpenAI 緊閉大門也並不保險。

    大型語言模型全面受挫,敲響開閉源警鐘

    既然封閉的大型語言模型都無法倖免,開放原始碼的大型語言模型又會如何呢?

    基於這一點,Google 針對不同規模和結構的開源模型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例如 GPT-2 的不同版本和 LLaMA 系列模型。

    但GPT-2 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預訓練語言模型,分為小型模型(117M)和大型模型(345M)兩種。而在對 GPT-2 的攻擊中,Google 透過分析模型的最終隱藏啟動向量並執行 SVD 發現,儘管 GPT-2 小型模型理論上具有 768 個隱藏單元,但實際上只有 757 個有效的隱藏單元在起作用。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這也就意味著 GPT-2 可能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充分利用其設計的全部能力,或者在訓練過程中某些維度的重要性不如其他維度。

    此外,Google 還研究了模型中的一種叫做「歸一化層」(Layer Normalization)的東西對於攻擊的影響。一般來說,歸一化層的作用是讓訓練更加穩定,進而提升模型的表現。然而 Google 發現,即使模型加入了歸一化層,攻擊的效果也並沒有減弱。這說明即使考慮了現代深度學習模型中常見的複雜結構,攻擊方法也依然有效。

    為了進一步驗證攻擊的範圍,Google 還將目光瞄向更大、更複雜的 LLaMA 模型。它是由 Meta 發表的大語言系列模型,完整的名字是 Large Language Model Meta AI,可以說 LLaMA 是目前全球最活躍的 AI 開源社群。

    透過對 LLaMA 系列模型進行攻擊,Google 成功地從這些模型中提取了嵌入投影層的維度資訊。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這些模型採用先進的技術,如混合精度訓練和量化,攻擊依然能夠成功,這表明攻擊方法的普適性和魯棒性。

    可以說,Google 為閉源和開源兩大領域同時敲響了一記警鐘。

    AI 三巨頭對線,2024 誰輸誰贏?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OpenAI、Google、Meta 就是爭奪 AGI 聖盃的三大巨頭。

    其中,Meta 和 OpenAI 完全相反,前者走的是開源路線,而後者主要打造閉源模型。但 Google 和他們完全不一樣,閉源與開源雙線作戰,閉源對抗 OpenAI,開源對抗 Meta。

    在人工智慧領域裡,Google 可以算是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的鼻祖。今天幾乎所有的大型語言模型,都是基於 Google 在 2017 年發表的 Transformer 論文,這篇論文顛覆了整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研究範式。而市面上最早的一批開源 AI 模型,也是 Google 率先發表的 BERT 和 T5。

    不開源可以直接偷!Google 新論文示「模型竊取」技術,直接逆向工程獲得AI模型的重要資訊

    然而,隨著 OpenAI 在 2022 年底發表閉源模型 ChatGPT,Google 也開始調整其策略,逐漸轉向閉源模型。這一轉變使得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的領導地位被 Meta 的 LLaMA 所取代,後來又有法國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公司 Mistra AI 走紅,尤其是其 MoE 模型備受行業追捧。

    直到 Google 今年再次發表開源大型語言模型 Gemma,已經比 Meta 的 LLaMA 整整晚了一年。

    很顯然,Gemma 這次的發表象徵著 Google 在大型語言模型戰略上的巨大轉變,這一舉動意味著 Google 開始兼顧開源和閉源的新策略,而其背後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

    眾所周知,當前大型語言模型領域的競爭已經形成了一種錯綜複雜的打壓鏈格局。其中 OpenAI 牢牢站在鏈條頂端,而它所打壓的恰恰是那些有潛力追趕上它的競爭對手,比如 Google 和 Anthropic。而 Mistral 作為一股新興力量,應該也正在被列入其中。

    如果非要排列一個打壓鏈,那可以歸結為:OpenAI→Google &Anthropic &Mistral→ Meta→其它大型語言模型公司。

    可以說,無論在閉源還是開源領域,Google 都沒能確立絕對的領先地位。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超前部屬量子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業創造新商機'

    「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超前部屬量子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業創造新商機

    提交: May 17, 2024, 6:25am CST
    标签  [编辑]
    數位產業署為強化數位國土的安全、加速量子遷移,推動研發能抵禦未來量子電腦攻擊的後量子密碼技術,催生「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提高我國資訊安全的競爭力。Dbe985a5f934b041fcec308ee00f8a32

    如果破解密碼需要成千上萬個小時,駭客就會認為成本太高而放棄,但如果新技術可以把時間縮短到幾秒鐘呢?

    隨著量子電腦快速發展,讓學界、產業界與政府都相當在意的是,未來量子電腦一旦發展成熟,將可破解大多數密碼架構。而事實也證明,量子電腦確實已經可以破解傳統加密技術。也因此,隨之衍生出後量子密碼學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簡稱 PQC)來應對這個資安危機。

    數位產業署為強化數位國土的安全、加速量子遷移,推動研發能抵禦未來量子電腦攻擊的後量子密碼技術,偕同聯盟召集人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及副召集人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逄愛君催生「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PQC Cybersecurity Industry Alliance 簡稱PQC-CIA) 」,其成立大會就在5月16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行,以凝聚國內後量子資安產業研發能量,透過聯盟整合串聯,推動矽智財創新與國際市場拓展,提高我國資訊安全的競爭力,把危機轉化為新的商機。

    國內外專家齊聚,對「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成立抱以高度期待

    成立大會開幕時,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林俊秀副署長率先致詞:「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我們誠摯的歡迎您們。我們知道,IBM、Google 都已經打造出量子電腦,而台灣也在去年成功打造台灣第一台量子電腦。量子時代即將來臨,對於當今的加密演算法產生巨大威脅。曾經,我們認為堅不可摧的加密技術,有了量子電腦,幾秒鐘內就可破解。今天,我們很榮幸邀集了國內外產官學專家與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解決後量子資安議題。」

    對於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成立,林俊秀副署長也表示衷心期盼:「此聯盟成立,象徵我們捍衛數位世界的資訊安全,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接著進一步說明:「PQC 是打造量子數位環境安全的重要關鍵,我們對於建立標準化的演算法已經取得重大成果。然而,將這些演算法投入實際運用,對於非量子安全專家來說是一個挑戰。也因此,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今年會提供 PQC 開源模組,將可讓產業更有效率地將 PQC 演算法導入他們的產品與服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量子時代。期盼我們能將量子危機轉換成量子經濟,創造無限可能。」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署林俊秀副署長。 ▲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林俊秀副署長。

    成立大會同時邀請了兩位國際專家學者參與致詞,包含了荷蘭愛因霍芬科技大學 Tanja Lange 博士/教授、馬來西亞網路安全機構主任 Hazlin Abdul Rani。Tanja Lange 博士致詞時首先就強調,建立後量子資訊安全是非常急迫的一件事。「我恭喜台灣,邁出了這重要的一步,因為若等到量子電腦發展成熟,才來關注資安議題,那就太晚了。以我在歐洲觀察的心得來說,歐洲目前對於 PQC 還僅限於學術圈,業界與政府尚未投入太多資源。但我們都知道,量子電腦對於資安帶來的威脅,可說是迫在眉睫。我有幸在台灣與一群專家共事一小段時間,對於台灣針對 PQC 的研究與成果感到驚艷,特別是還由政府部門成立聯盟,這令我欽佩。」

    荷愛因霍芬科技大 Tanja Lange 博士/教授。 ▲ 荷蘭愛因霍芬科技大學 Tanja Lange 博士/教授。

    來自馬來西亞網路安全機構的 Hazlin Abdul Rani 主任也強調,對於未來資安議題的重視:「量子電腦雖然還在發展中,但已經有跡象表明,對於資訊安全防禦能力具有削弱的力量。我們正身處在網路世界重大變革的最前線,資安韌性更顯得格外重要。我很高興今天大家能齊聚一堂,共同抵禦量子電腦將帶來的威脅。我相信,國際間的合作,像是與台灣合作,彼此分享知識、策略、以及創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準備好面對未來的資安課題。最後,我謹代表馬來西亞,邀請各位嘉賓參加今年 9 月 24 號到 26 號於馬來西亞舉辦的South-East Asia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SEA-PQC)高峰會。」

    馬來西亞網路安全機構主任 Hazlin Abdul Rani。 ▲ 馬來西亞網路安全機構主任 Hazlin Abdul Rani。

    隨後,聯盟召集人鴻海研究院李維斌執行長在成立大會中說明 PQC-CIA 的三大宗旨:「我們希望透過聯盟的成立,建立強而有力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後量子產業發展、確保台灣對於後量子密碼學已做好準備。」同時他也進一步強調 PQC-CIA 的願景:「我們更期待,聯盟能將台灣置於全球量子創新的最前線,且做好一切準備。同時,我們也敞開雙臂,建立與國際夥伴的合作關係。

    除此之外,聯盟還會推動包含晶片研發、應用檢測與推廣培訓三大主軸,並廣邀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共同參與,預計將成為相關業者共同討論與交流的平台。並將舉辦後量子應用推廣活動,包含北、中、南後量子資安人才培訓等相關課程。

    國內外產、官、專家者齊聚一堂,共同開臺灣後量資安產聯盟成立儀式。 ▲ 國內外產、官、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揭開臺灣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成立儀式。

    在成立大會開始前後,與會來賓也趁此機會在現場交流,多位國際友人在現場了解台灣在後量子資安領域的發展狀況及將來可能的合作機會。

    「後量資安產聯盟」式成立,超前部屬量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創造新商機

    「後量資安產聯盟」式成立,超前部屬量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創造新商機

    「後量資安產聯盟」式成立,超前部屬量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創造新商機

    「後量資安產聯盟」式成立,超前部屬量時代資安防線,為資安產創造新商機

    而在聯盟成立大會結束後,還同步舉辦了後量子安全國際研討會,邀請到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安科技研究所高傳凱副所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楊柏因研究員、荷蘭愛因霍芬科技大學Tanja Lange 博士/教授、池安量子資安量子安全遷移中心 Matthias J. Kannwischer 博士/主任、網擎科技廖長健執行長、晶心科技總部管理室張弘毅特助等人,分享關於量子電腦發展對密碼學或資安的影響、後量子安全國際趨勢分析、實作量子安全密碼學遷移的挑戰、後量子安全在軟體資訊系統開發的實踐與挑戰、從SoC產業看量子安全應用等重要議題。

    各方廠商提早布局,協防量子時代的資訊安全

    在 2024 年 5 月 16 日這天,不僅僅是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之日,同時也是 2024 臺灣資安大會的舉辦日。活動現場,有不少廠商已經針對量子電腦可能帶來的資安威脅,紛紛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

    宇鼐科技強打零信任架構,目前已經有 EAR ZT 零信任網管、ZTCAM 零信任安全監控兩大系統,主打全球唯一 E.164 電話號碼歸戶功能。宇鼐科技表示,他們與工研院合作已經著手進行 PQC 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未來將會導入現行的零信任架構中,協助客戶大大提升資訊安全性。

    宇鼐科技已經展開後量資安系統布局。 ▲ 宇鼐科技已經展開後量子資安系統布局。

    另一間參展廠商池安量子資安,則已經推出了三大後量子資安解決方案,分別為 PQZTA 後量子零信任架構解決方案、PQMP 後量子敏捷遷移方案、PQCS 後量子系統客製服務。池安量子資安強調,未來系統要接軌 PQC 勢必會需要做系統升級甚至置換。因此,能否無縫接軌並整合現有系統,且具備彈性、快速與安全,對企業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他們目前鎖定的是工控場域,協助工控環境快速升級。

    池安量資安鎖定工控領域提供量時代資安防。 ▲ 池安量子資安鎖定工控領域提供量子時代資安防護。

    此外,工研院研發的 PQC Chip & System Common Platform也在現場進行展示,這是一個可供產業界開發PQC晶片與應用的公版平台。起因是PQC標準尚未制定完成,相關的演算法選擇與實施細節在未來仍然會有所變動。為了因應未來PQC的不確定性,業界需要一套專為PQC發展所設計的FPGA平台。在平台上可以隨時更改裡面的硬體設計,也可以搭配不同的軟體系統或應用程式,並且在上面做許多的實驗與測試。

    合作廠商威宏科技則以此公版平台為基礎,推出了後量子密碼晶片矽智財產品雛型。後量子密碼晶片矽智財基於 NIST 提出的標準 ML-KEM (CRYSTALS-Kyber) 與 ML-DSA (CRYSTALS-Dilithium),提供金鑰加密與數位簽章解決方案。此晶片矽智財涵蓋了 ARM、RISC-V 處理器 FPGA 版本,可用於金融、醫療、通訊、車用、國防等領域。

    威宏科技與工研院合作,推出後量密碼晶片矽智財。 ▲ 威宏科技與工研院合作,推出後量子密碼晶片矽智財。

    後量子資安是很新的領域,需要產官學合作做出初步成果,才能進一步讓更多資安廠商與產業界參與。SECPAAS資安整合服務平台在其中也扮演重要的媒合平台角色,想要了解更多台灣資安產品,可到SECPAAS資安整合服務平台獲得更多資訊。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譯手語的智慧眼鏡'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譯手語的智慧眼鏡

    提交: May 17,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創客 Nekhil 打造智慧眼鏡:幫助理解手語的創新應用2e5bc1c75c99a3b1b4e410861ff5ad45

    創客 Nekhil 近日利用樹莓派DIY,打造出一款智慧眼鏡,可以幫助佩戴者理解手語,從而彌補溝通障礙。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手語的智慧眼鏡

    這款智慧眼鏡採用樹莓派 Zero 2 W,連接 Camera Module V3模組,可以記錄和捕捉眼鏡前方的手勢。

    Nekhil 還專門訓練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專門識別使用者手勢,並能轉換為字母。該眼鏡監測 Camera Module V3 鏡頭中出現的手勢之後,會自動朗讀相對應的字母。佩戴者不需要熟悉任何手語,就能進行溝通交流。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手語的智慧眼鏡

    在項目詳細資訊中,Nekhil 解釋說,VIAM 使用的機器學習模型視覺服務能夠與 Tensor Flow Lite 模型配合使用,不過該項目目前使用的是 YOLOv8 模型,只能識別字母,後續考慮升級模型,可以識別單詞和短語。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譯手語的智慧眼鏡'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譯手語的智慧眼鏡

    提交: May 17,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創客 Nekhil 打造智慧眼鏡:幫助理解手語的創新應用2e5bc1c75c99a3b1b4e410861ff5ad45

    創客 Nekhil 近日利用樹莓派DIY,打造出一款智慧眼鏡,可以幫助佩戴者理解手語,從而彌補溝通障礙。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手語的智慧眼鏡

    這款智慧眼鏡採用樹莓派 Zero 2 W,連接 Camera Module V3模組,可以記錄和捕捉眼鏡前方的手勢。

    Nekhil 還專門訓練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專門識別使用者手勢,並能轉換為字母。該眼鏡監測 Camera Module V3 鏡頭中出現的手勢之後,會自動朗讀相對應的字母。佩戴者不需要熟悉任何手語,就能進行溝通交流。

    網友利用樹莓派加上 AI 模型,打造出可以翻手語的智慧眼鏡

    在項目詳細資訊中,Nekhil 解釋說,VIAM 使用的機器學習模型視覺服務能夠與 Tensor Flow Lite 模型配合使用,不過該項目目前使用的是 YOLOv8 模型,只能識別字母,後續考慮升級模型,可以識別單詞和短語。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索尼為未來收購劃撥115億美元巨額預算,誰將會是下一個被收購的目標?'

    索尼為未來收購劃撥115億美元巨額預算,誰將會是下一個被收購的目標?

    提交: May 17,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索尼為未來收購劃撥115億美元巨額預算 誰將被收購?Ecf0f6910afd11fdfe1458fb07604b63

    近日索尼新財報顯示,索尼在各領域表現良好,銷售額同比增長。索尼還劃撥了115億美元(1.8兆日元)巨額預算,準備在未來進行收購與投資。

    索尼顯然在未來準備投入大量資金收購新的工作室,但並非所有資金都將用於PlayStation。這筆資金將包括多各行各業的收購,比如最近有傳言稱索尼將收購派拉蒙。不過索尼互動娛樂也將從這一戰略中獲益。

    這一消息引發了人們對索尼計畫收購哪些工作室的期待。先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讓整個遊戲產業的地圖可以說面臨一次大洗牌,不過,索尼不太可能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收購。而應該會收購一些「小而美」的遊戲公司。

    根據業界的分析,索尼打算在未來收購中更具選擇性,這家遊戲巨頭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對From Software母公司角川集團的投資。而在《劍星》大獲成功後,索尼可能也想收購Shift Up這間南韓的公司。

    目前索尼旗下擁有頑皮狗、Insomniac Games和Guerrilla Games等工作室。十時裕樹(Hiroki Totoki)表示,這是「索尼互動娛樂的新時代」,他們正在增強第一方遊戲部署。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提交: May 17,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F401c09b30c4e73f588f6170ae52eac4

    在Google巨大的商業化版圖面前,單純提前一天發佈GPT-4o,似乎並沒有給OpenAI帶來足夠的優勢。在2024 Google I/O大會上,Google展示了一系列AI技術突破,包括AI生成影片、AI驅動的Workspace自動化工具,以及產品效果直逼GPT-4o的語音助手。眾多AI產品的發佈,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狼群效應”,正幫助Google扭轉被動追趕的局面。

    另外,Gemini的多模態能力、Android 15的AI增強,不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也顯著增強了Google生態系統的粘性。相比之下,OpenAI可能技術上領先一步,但在應用廣度上顯得相對單一。

    如今,Google 的反擊越來越犀利,而對於 GPT-5 的發佈時間仍持謹慎態度的 Sam Altman 而言,壓力變得越來越大。

    巨頭反擊教材第一章:放大優勢

    巨型企業的戰略佈局,往往建立在持續加強優勢業務的前提下。而Google 起家於搜尋,長於Workspace等一系列辦公套件服務,而這也成了2024年Google I/O大會發佈的重點。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完善的 AI 搜尋能力,是業內翹首以盼的。Google本次發佈的 AI Overview,在多模態的問題上做足了文章。

    比如「Ask with video」,利用Gemini的多模態能力與Google Lens相結合,可以實現視訊搜尋,只要錄製一段影片,就能知道使用者使用唱片機,甚至維修照相機;Google Photos中還推出了新的AI功能「Ask Photos」,可以通過簡單的提問在大量照片中找出「孩子多年來學習游泳的歷程」。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OpenAI還展示了一款名為Project Astra的多模式AI助手,可以觀看並理解通過裝置鏡頭看到的內容,記住使用者的東西在哪里,幫使用者在現實世界搜尋物品,或是完成其他任務。

    Google 版 AI 搜尋的輸出結果不再是網址的羅列,而是一個全新的整合頁面——它更像一份針對使用者提問而形成的報告,不僅包括對問題本身的回答,也包括對使用者可能忽略問題的猜測和補充,在產品形式上,也算做到了圖文並茂。

    Google 此次對於 AI 搜尋的革新可見一斑。在有限的搜尋引擎市場裡,這奠定了全新的標準。而對於模式已經固化多年的搜尋廣告而言,也更有想像空間。

    Google 不是在發佈某一項大型語言模型能力,而是在試圖重新佔領使用者心智。當下,Google 的搜尋裡面是「Ask,Not Search」,多模態的互動方式,只是在使用者層面進一步完善圍繞 “Ask” 建立的產品概念。

    搜尋的改造僅僅是個開始,Google希望搜尋能成為激發使用者AI需求的超級入口,即使使用者不知道具體該問什麼,Google也可以給出推薦,幫使用者腦暴。這時,搜尋介面會進一步變化,變成資訊流的形式,每個卡片都可以進一步操作。

    在搜尋之外,Google的另一個優勢領域是Workspace。Google為Workspace發佈了一款產品——AI Teammate。

    首先,Gemini 1.5 Pro即將被植入Workspace的文件、表格、幻燈片、雲端硬碟和 Gmail 的側邊欄中,涵蓋企業日常營運的各個方面。Gemini 可以幫使用者尋找具體的業務資訊而不是通用資訊;直接從電子郵件中檢索相關的PDF檔案;整理和管理電子郵件中的收據,並進行歸檔,或者從收據中提取資訊並新增到表格中。

    Gmail App中加入Gemini後,還可以提供了更加詳細和上下文相關的回覆建議,還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電子郵件的摘要。

    同時,Google還將 Gemini與Google生態的日曆、任務、Keep內建,使其 AI 產品成為一個全面的數字助理。Google還在Gemini 執行任務前設定了檢查機制,確保資訊的精準性,而Google助力相比其他智慧助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Gemini與Google原生產品的無縫內建。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在企業中,數位員工最早的產品是利用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來自動化執行重複性、高量化、基於規則的任務。過去一年中大型語言模型爆發,使很多辦公軟體、辦公協作產品公司看到了機會,紛紛在會議郵件、協同,以及文件管理等領域推出了大型語言模型加持的數位員工產品。

    Google入局此類產品,無疑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也給關注此領域的企業樹立了一個“巨頭”標竿。在Google全套工具的配合下,AI teammate的AI不再是散點工具。它的功能不只是簡單的安排日程、訂會議、做會議紀要。

    在Google全家桶的配合下,AI teammate可以真正理解業務流,理解業務上下文,並給出結論,甚至幫助評估風險業務,回答項目能否按期完成,這甚至已經接近一個「董事長特助」的工作了

    Gemini支援的Workspace將在2024年6月,以“通用助手”的形式向付費訂閱者推出。

    AI搜尋和AI Workspace共同組成了Google版AI Agents的初貌:更強的多模態能力,全面深入多個場景的資訊處理,真實理解企業的工作流。相比之下,OpenAI的GPT-4o雖在生成式AI技術上有優勢,但在辦公應用場景中尚未形成全面、高效的解決方案。

    巨頭反擊教材第二章:多打組合拳

    除了核心優勢業務,Google也在2024 Google I/O大會上對整個生態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

    首先是圍繞YouTube的視訊領域。Google推出了對標Sora的Veo,Veo同樣可以輸出時長1分鐘左右的穩定1080p視訊。Google稱已經向一些創作者提供 Veo,用於YouTube影片製作,同時也向好萊塢推銷其用於電影製作,且Veo的部分功能將很快落到YouTube Shorts 中。

    Google還推出了對標GPT-4o的「可打斷的」語音助手Gemini Live,可以在Android上實現雙向流暢的AI對話體驗;還有角色聊天機器人Gems ,與OpenAI的GPT Store,以及Character.AI類似,Gems可製作定製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完成某些任務並保留特定的特徵,例如與愛因斯坦或馬斯克對話,甚至可以為自己製作一個「假的」心理醫生。

    此外,Google 和OpenAI 一樣,都關注教育情境。

    Google推出了Android 的 Circle to Search,可以應用到家庭教育場景中。通過多模態模型提供個性化的互動式教育體驗。這款產品不僅能理解和回應學生的問題,還能根據學習進度調整教學內容,提升了教育過程的互動性和效果。

    疫情放大了線上教育的價值,家長也開始不斷提高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的分析指出,全球數位教育市場規模預計從2023年的194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66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8.0%。

    Gems、Circle to Search與Gemini Live等產品,無疑可以大幅提高線上教育的互動體驗,並基於AI為不同孩子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的問題。

    除了商業生態和情境,在AI基礎設施方面,Google也進行了升級,這一點主要針對大型語言模型ToB 業務的成本問題。

    本次Google I/O大會上,Google將自研AI晶片升級到第六代TPU(張量處理單元)Trillium,與第五代相比,每個TPU的計算性能提高了4.7倍。Google還宣佈將成為首批提供 NVIDIA 下一代 Blackwell 處理器存取權的雲端提供商之一。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表示:「我們將繼續投資基礎設施,以推動人工智慧的進步。」

    相比於OpenAI和微軟的合作模式,Google通過自身業務生態系統的緊密協作,提升了Google Cloud以及AI相關服務的相容性和互操作性,也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強大的工具和支援,整體的技術和商業化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在本次Google I/O大會上,Google總共124次提及AI。從商業生態到應用情境,再到基礎設施,Google幾乎對所有產品、能力進行了一次圍繞AI的升級。

    相對於 OpenAI,Google 業務的戰線更長,這既是劣勢,也是優勢。一套組合拳下來,OpenAI 前一日的全部發佈,成為了Google 發佈的章節內容。這使得 Google 從單純的產品性能對比層面一躍而出,居高臨下的俯視 2024 年初的生成式 AI 市場競爭。

    巨頭反擊教材第三章:來點新公司玩不起的

    對於Google來說,所有的軟體能力,最終都會在硬體上有所體現——為什麼不呢?Google 既有產品線,也有相關市場經驗。相對於軟體服務,硬體業務的重資產屬性更明顯,新銳公司很難玩得起,但Google 如魚得水。

    Google在本次大會中不僅明確表示了Pixel手機將具備原生Gemini能力,使裝置的多工處理能力大幅提升,還宣佈了很多Android 15中將推出的AI功能。

    事實上,Gemini早已作為獨立App在Android 端上線。此次,更新中Gemini對話過程中,用可以直接將生成的圖像拖曳到其他應用中使用。在 Android 15 中,Gemini則支援了 YouTube 容識別功能。Gemini 可以在影片播放介面直接提取相關資訊,回答使用者關於影片的各種問題,甚至生成影片內容摘要。

    此外,使用者可以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式而不影響性能,這在以往手機中是難以實現的。此外,Gemini AI根據使用者習慣提供個性化推薦,使手機使用更加貼心便捷。這種智慧化服務提高了使用者滿意度,增強了Google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即時語音助手功能,在Pixel以及Android系統中的落地,也必將使生態更加閉環。

    Google教科書般的AI反擊戰,為哪些公司帶來了壓力?

    在Gemini發佈時提到的輕量化Nano版本已確認將用於Chrome的改進,在輕量化模型方面,Google又推出了全新的Gemini Flash。這兩款Gemini模型以及開放原始碼的Gemma模型,都將在未來的端側AI裝置方面,為Google積蓄模型力量。

    相比於過去單純討論晶片性能和安全性,Google的AI手機更加性感,也更符合實際。雖然Pixel手機的硬體水平在手機行業中一直處於落後地位,其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原生Android系統。如今作為Android+AI的原生裝置,Pixel或將迎來新的春天。

    Android的Gemini更新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廣到數億台裝置」,並且更多的上下文功能正在開發中。

    Android的生態能力優勢,第一次變得如此突出,Gemini 在其中加碼極大。對於蘋果而言,在WWDC到來前,一切都是未知。

    有趣的是,AI不僅在Google的主力硬體產品中找到了豐富的應用情境,Google還展示了Google Glass的最新應用,似乎想告訴外界:有了AI的加持,即使是過去被認為失敗的計畫,如今也能為新的創新提供基礎和靈感。

    由此向下繼續推演,在Gemini和硬體能力的加持下,即使Google要殺入最火熱的AI PC市場的也會 “順滑”無比。

    結語

    如何評價Google本次發佈?不妨先看一下Google對哪些公司造成了威脅。

    首先,AI搜尋。除了已知的AI搜尋公司Perplexity AI,以及傳說中的OpenAI搜尋,Google最直接威脅的當然是傳統的搜尋引擎。Google不只是簡單的在搜尋結果中增加一個AI總結,或是以自然語言對話方式進行搜尋,Google的多模態AI搜尋,幾乎可以說是改變了搜尋的範式,提升搜尋智慧化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基於Google這樣的升級不管是有GPT-4加持的Bing,還是利用文心一言探索AI搜尋的百度,都必須在AI+搜尋的產品力方面加快創新步伐,才有可能在這一領域保持競爭力。

    在辦公軟體、協作辦公方面。Workspace的升級,使Google有能力提供「真正的」數位員工。Google不只是要對標老牌競爭對手微軟,更是對所有研發數位員工、AI辦公軟體以及AI協同辦公的供應商發出了挑戰。任何這類公司正在研發文件處理,以及辦公、協作等方面的工作,可能都要重新評估自身的產品力。

    在手機行業中,受到AI衝擊最大的廠商必然是蘋果,作為AI大型語言模型時代唯一落後的巨頭,如果不在iOS生態中引入更多創新,蘋果恐怕很難應對來自Android陣營的AI攻勢。而其他手機廠商,不管如何高唱AI手機概念,在Android+Gemini的裹挾下,基於系統的AI升級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要保持競爭力,就只能在硬體、生產成本,以及供應鏈等方面更省了。

    而對於整個AI行業來說,首當其衝的是OpenAI。過去一年中,OpenAI憑藉巨量資料、大算力、強演算法、強工程的優勢,在AI行業內保持了一個身位的領先優勢。而隨著技術的普及和其他科技行業的發展OpenAI所謂的技術優勢,支撐正在變低。OpenAI的領先技術正在從過去的被模仿,變成同期發佈。

    AI公司的技術競爭正在悄然向商業競爭和產品競爭過度。Google通過整合其廣泛的產品生態系統,將AI技術落地到更多實際場景,如手機、辦公軟體、智慧家居和線上教育等。一步步建構了龐大的商業生態和穩固的市場領先地位。

    未來的競爭,或將更多地體現應用在場景中的多樣性和市場主導地位的爭奪上。在GPT-5或是其它更強大的AI大型語言模型到來之前,OpenAI等AI公司在應用場景上的劣勢將會被Google持續放大。

    如今,Google正在以教科書般的方式展示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技術和商業戰略的雙管齊下實現反擊。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博弈,更是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建構上的較量。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TikTok 證實正在測試讓使用者上傳 60 分鐘影片的功能,但目前僅限於部分市場的特定使用者'

    TikTok 證實正在測試讓使用者上傳 60 分鐘影片的功能,但目前僅限於部分市場的特定使用者

    提交: May 17, 2024, 11:15pm CST
    标签  [编辑]
    TikTok 證實正在測試讓使用者上傳 60 分鐘影片的功能,但目前僅限於部分市場的特定使用者,目前沒有全面開放的計畫。6fd741f6b06ba982e9a25ceb3236e4df

    TikTok 證實正在測試讓使用者上傳 60 分鐘影片的功能,但目前僅限於部分市場的特定使用者,目前沒有全面開放的計畫。

    這項功能由社群媒體顧問麥特·納瓦拉(Matt Navarra)最先發現,象徵著 TikTok 原始格式的轉變。最初,TikTok 僅允許上傳 15 秒影片,但近年來已逐漸增加影片時長限制。雖然 TikTok 以短影音格式崛起,但為了與 YouTube 等競爭對手抗衡,它正慢慢擁抱長影音內容。

    TikTok 表示,創作者們雖然可以透過多段影片串聯故事,但他們也希望能有更多時間來製作烹飪演示、美妝教學、教育課程、喜劇小品等內容。

    公司稱,增加影片時長限制的目的是讓創作者能更靈活地嘗試新的或擴展的內容類型。當然,這也讓 TikTok 與 YouTube 的競爭更加直接。藉由允許創作者上傳 60 分鐘影片,TikTok 可能希望那些通常在 YouTube 上發表內容的創作者也能在 TikTok 上分享影片。

    更長的影片時長也可能讓 TikTok 上出現一種新型內容,即電視節目的完整劇集。

    去年,Peacock 將電視劇《Killing It》的第一集免費提供給 TikTok 使用者觀看,但該集被分成了五段影片。如果 TikTok 將影音時長放寬到推出 60 分鐘,電視台將不再需要將一集內容拆分成多段影片。

    許多電視台已經在 YouTube 上傳了電視劇的第一集以吸引新觀眾,而隨著影片時長限制的放寬,他們也可以在 TikTok 上做同樣的事。電視台已經在使用 TikTok 來接觸觀眾,而增加的影片時長限制可能會吸引他們在 TikTok 上分享更多內容。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設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設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提交: May 17,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SteelSeries 賽睿擴充了為了電競玩家量身打造的 Arctis Nova 耳機家族系列,推出全新無線耳機「Arctis Nova 5」和配有 100 多種音訊配置專用手機 APP。85b736967e11b8432cbf1c786015130b

    SteelSeries 賽睿擴充了為了電競玩家量身打造的 Arctis Nova 耳機家族系列,推出全新無線耳機「Arctis Nova 5」和配有 100 多種音訊配置專用手機 APP,為 PlayStation 和 Xbox 玩家帶來了明顯的遊戲音訊優勢,玩家可透過無線連接在 PlayStation、Xbox、任天堂 Switch、PC 和手機上完美切換使用。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對於屢獲殊榮的 Arctis Nova 耳機系列而言,研發團隊設定了三個創新目標,一為 PlayStation 和 Xbox 的遊戲提供更好的音訊體驗;二為開發高階又好入手的無線電競耳機;三是玩家能夠玩得更久、更投入的優質音訊。「Arctis Nova 5」和 Nova 5 專用手機 APP 就是其成果,為全球第一款可以讓玩家輕鬆獲得超過 100 種音訊配置,可透過高速 2.4GHz 或藍牙 5.3 快速切換無線使用,且擁有 60 小時電池壽命的無線遊戲耳機,官方建議售價 4,390 元。

    Arctis Nova 5 產品特色 Nova 5 專用手機 APP

    這是個革命性的 APP,具有 100 多個遊戲特定音訊配置,由音訊工程師、電競職業選手和遊戲開發人員精心打造。玩家可以在遊戲中隨時即時更改其音訊配置,而無需離開遊戲,進而提供獨特的競爭優勢。通過精心設計的音訊配置,玩家可以在「要塞英雄」、「Apex 英雄」、「Minecraft」等熱門遊戲中聽到其他人聽不到的聲音。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驅動單體

    玩家聽到的所有音效都具有超細緻聲景,包括清晰的高音、精確的中音和深沉的低音。客製化設計的釹磁驅動單體是由稀土金屬製成,以確保玩家在玩遊戲或聆聽歌曲時,都能獲得完美的音訊體驗。

    無線快速切換

    玩家可以在遊戲時輕鬆接聽電話,只需輕按一下按鈕即可從高速 2.4GHz 切換到藍牙 5.3。當玩家重新投入遊戲時,手機連線依舊保持在待機狀態,讓玩家可以接聽電話。可將「要塞英雄」均衡器維持在 2.4GHz 頻段,依舊不影響藍牙音訊的特定媒體配置。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跨平台遊戲

    「Arctis Nova 5」配備功能齊全的 USB-C 轉接頭,讓可以玩家輕鬆在所有系統之間切換,支援PlayStation、Xbox、Switch、PC、Meta Quest、手持設備,以及支援 USB-C 的手機和平板電腦。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麥克風

    2 倍的頻寬代表 2 倍的清晰度。SteelSeries 的 ClearCast 麥克風配備了一款新的高頻寬晶片,支援 32KHz/16Bit 音訊以保持通訊清晰。玩家可以透過 PC 上的 Sonar 人工智慧降噪功能進一步強化聲音,藉此在雙向通訊上達成完全的降噪效果。獨特的設計可在收納時將麥克風無縫融入耳罩中,方便隨身攜帶。

    SteelSeries 賽睿 Arctis Nova 5 無線耳機:透過 App 可支援百種以上預遊戲音訊,售價 4,390 元

    可使用 60 小時以上

    充滿電後可提供 60 小時的電池壽命,相當於連續 7 天,每天使用 8 小時。只要 15 分鐘的 USB-C 快速充電,就可提供額外 6 小時的電池壽命。

    Sonar 音訊套裝軟體

    第一個專為遊戲而設計的專業級參數等化器。專門設計來強化遊戲耳機,並提供控制遊戲中所有音效、隊伍聊天和麥克風聲音的強大能力,使玩家可以調整每個單獨的聲音頻率,聽到最重要的聲音。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pple iMac 24 吋 M3 開箱評測:外型一樣搶眼、升級 M3 晶片效能,價格 44,900 元起是否值得你升級?'

    Apple iMac 24 吋 M3 開箱評測:外型一樣搶眼、升級 M3 晶片效能,價格 44,900 元起是否值得你升級?

    提交: May 17,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蘋果將 iMac 24 升級 M3 晶片,外型還是維持輕薄美型的設計,並提供七種繽紛的顏色可以選擇,且配件顏色也會跟著機身顏色而改變,整體十分漂亮。8694458478468993cb7ce7ab5d846946

    蘋果將 iMac 24 升級 M3 晶片,外型還是維持輕薄美型的設計,並提供七種繽紛的顏色可以選擇,且配件顏色也會跟著機身顏色而改變,整體十分漂亮。另外,因 GPU 的核心數不同,再分為基本款及高階款,如果預算足夠可再升級記憶體及 SSD,甚至加購有數字鍵的鍵盤及巧控板。如果你是舊用戶,這一代值得你升級嗎?

     

    文章目錄

     

    Apple iMac 24 吋 M3 規格資訊

    廠商資訊

    ■ Apple ■ 0800-020-021 ■ www.apple.com/tw

    產品規格

    ■ 螢幕:24 吋、4.5K Retina 顯示器

    ■ 晶片:M3 晶片(8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

    ■ 記憶體:8GB(24GB)

    ■ 儲存空間:256GB(最高 2TB)

    ■ 相機:1080p FaceTime HD

    ■ 輸出入埠:兩個 Thunderbolt / USB 4 埠(進階款多兩個 USB 3 埠)、3.5mm耳麥孔、充電埠

    ■ 無線技術:Wi-Fi 6E、藍牙 5.3

    ■ 尺寸:547 × 461 × 14.7(mm)

    ■ 重量:4.43 公斤起

    建議售價

    44,900 元起

     

    外型不變、效能提升

    升級至 M3 晶片的 iMac 24,外型維持與 2021 年推出的 iMac 24 一樣,但其實不管是 iMac 或 MacBook,外型上通常也不會年年改變,且 2021 年推出的 iMac 24 已是近 10 年來最大的改變,因此 M3 版 iMac 24 外型維持不變,也不太意外。所以,M3 晶片自然是這次 iMac 24 最大的特色,且雖然 Apple 已推出 M3 Pro 及 M3 Max 晶片,但新款 iMac 24 還是只有 M3 晶片可以選擇,只不過又可分為基本款及進階款,入門款的 M3 晶片是 8 核心 CPU 和 8 核心 GPU 的組合,而進階款則是 8 核心 CPU 和 10 核心 GPU 的組合。另外,基本款配置兩個 Thunderbolt 埠,並只有綠色、粉紅色、藍色和銀色可選擇,而進階款除了兩個 Thunderbolt 埠外,再加兩個 USB 3 埠,且除了基本款的四色之外,再多了黃色、橙色、粉紅色。

    Apple iMac 24 吋 M3 開箱評測:外型一樣搶眼、升級 M3 晶片效能,價格 44,900 元起是否值得你升級?

    Apple iMac 24 吋 M3 開箱評測:外型一樣搶眼、升級 M3 晶片效能,價格 44,900 元起是否值得你升級?

    增添活潑色彩的簡約風格

    新款 iMac 24 的外型與前代一模一樣,雖說少了新鮮感,但實在也沒什麼好挑剔的,要說是當前最美的 AIO 電腦也行。

    方正薄型的機身設計

    提供七種顏色的 iMac 24,機背就是展現顏色最好的位置,雖說是金屬材質,但色澤相當漂亮,讓旁人自然就被吸引,而機身支架不走撞色風格,是選擇較淺的同色系來搭配,看起來不會突兀。機身整體也顯得較為方正,主要是線條較為平整,這也是這幾年 iPhone、iPad、MacBook 產品的設計語言,且整機以金屬材質打造下,厚度僅 1.47 公分,比壹圓硬幣的直徑還要小,確實是值得稱讚的工藝。另外,依照 Apple 產品的定位來看,主流機型的色彩會較為豐富,而 iMac 24 便是適合普羅大眾選擇的機型,這也呼應核心規格是配置 M3 晶片,而不是更高階的 M3 Pro 或 M3 Max。

    外型檢視

    薄型計的金屬機身機身厚度是超薄的 1.47 公分,並推出綠、黃、橙、粉紅、紫、藍和銀,一共 7 種顏色,吸引不同族群青睞,為橙色。 ▲ 薄型設計的金屬機身
    機身厚度是超薄的 1.47 公分,並推出綠、黃、橙、粉紅、紫、藍和銀,一共 7 種顏色,吸引不同族群青睞,此為橙色。

    電源鍵計在機身的背面,一來不會經常使用,二來也讓機身面更簡約。 ▲ 電源鍵
    設計在機身的背面,一來不會經常使用,二來也讓機身正面更簡約。

    簡精的 I / O 配置

    輸出入配置上, 基本款有兩個 Thunderbolt 埠,在機身上可見閃電的符號,相容 USB 4 規格,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40Gb / s,也可用來外接 6K 螢幕,至於進階款則再多兩個 USB 3 埠,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10Gb / s,讓外接裝置的空間又更多。不過,沒有配置 USB Type-A 埠及 SD 讀卡機,也一直是 iMac 24 最可惜的地方。

    外型檢視

    輸出入埠基本款配置 2 個 Thunderbolt / USB 4 埠,進階款則再多 2 個 USB 3 埠。 ▲ 輸出入埠
    基本款配置 2 個 Thunderbolt / USB 4 埠,進階款則再多 2 個 USB 3 埠。

    堅固的螢幕軸轉與支架穩固機身的支架也是方的線條計,並連著金屬螢幕轉軸。 ▲ 堅固的螢幕軸轉與支架
    穩固機身的支架也是方正的線條設計,並連著金屬螢幕轉軸。

    磁吸式電源接隱藏在支架裡面的電源接,採用磁吸式計,且吸力相當強。 ▲ 磁吸式電源接頭
    隱藏在支架裡面的電源接頭,採用磁吸式設計,且吸力相當強。

    漂亮的螢幕及特別色的周邊配件

    機身正面即是 24 吋螢幕,下方俗稱「下巴」位置,藏有 Apple M3 晶片、統一記憶體、儲存裝置,以及散熱結構、揚聲器等,可說是整部電腦的核心中樞,雖然有些人覺得下巴面積太大,但以薄型的機身要具備穩定運作的機構,其實已經算經算是相當厲害的設計。

    4.5K Retina 顯示器

    雖稱為 iMac 24, 但實際螢幕對角線的長度為 23 . 5 吋、4480 × 2520 解析度,亮度為 500 尼特,並具備 P3 廣色域規格,且在面板加上抗反光鍍膜,提升觀看的舒適度。由於 Apple 的螢幕向來不會讓人失望,於顏色飽和度、細緻度、對比度的表現,都具有相當的水準,不管是瀏覽圖片、觀看影片,甚至是玩遊戲,都有很好的視覺感受。

    外型檢視

    ▲ 主機與配件採同色系設計
    iMac、巧控鍵盤、巧控滑鼠、巧控板採用同色系,而進階版的配件有 Touch ID巧控鍵盤,但有數字鍵的鍵盤與巧控板則需要另外加購。

    ▲ 電源 4.5K Retina 顯示器
    具備 P3 廣色域、原彩顯示技術,顯像能力相當漂亮。

    FaceTime HD 相機為 1080p 規格,再配錄音室級三麥克風陣列,提供清晰的視訊品質。 ▲ FaceTime HD 相機
    為 1080p 規格,再搭配錄音室等級三麥克風陣列,提供清晰的視訊品質。

    同色系的周邊配件

    iMac 24 除了機身顏色漂亮外,隨機搭配的配件也都是採用同一色系,這也是iMac 24 目前獨有的「有色」周邊,且沒有單獨販售。而 iMac 24 基本款配件有巧控鍵盤、巧控滑鼠、編織材質的 USB-C 對 Lightning 連接線,初次設定 iMac 時,可以用來連接巧控鍵盤與滑鼠。而進階款則是升級加入 Touch ID 設計的巧控鍵盤,以及變壓器中整合乙太網路埠。至於習慣使用觸控板的用戶,則可以加購同色系的巧控板。

    外型檢視

    散熱及音效輸出螢幕下方是電腦核心機構位置,內有 M3 晶片、散熱系統、高傳真揚聲器系統。 ▲ 散熱及音效輸出孔
    螢幕下方是電腦核心機構位置,內有 M3 晶片、散熱系統、高傳真六揚聲器系統。

    變壓器整合乙太網路埠在隨機配置的變壓器,高階款整合了乙太網路埠,基本款需要額外選購。 ▲ 變壓器整合乙太網路埠
    在隨機配置的變壓器中,高階款整合了乙太網路埠,基本款需要額外選購。

    M3 晶片於工作、影音創作、遊戲都行

    在 2021 年推出的 iMac 24 為 M1 晶片版本,新款則是 M3 晶片,因為沒有推出 M2 晶片版本,因此,不管是由 M1 升級至 M3,又或是由 Intel 機型升級至 M3,都會有感效能上的升級,畢竟 M3 晶片採用新一代 GPU 架構、更高效能的 CPU、更快的神經網路引擎,還提供更高 24GB 的統一記憶體。

    在效能的測試中,Geekbench 6 在單核與多核心都有成長,M3 多核心部分較M1 成長約 40%,在 3D Mark 測試中,M3 則較 M1 提升約 70%,也是因為新的 GPU 架構,並支援硬體加速光線追蹤與網格著色技術,效能成長更為顯著。另外,macOS Sonoma 作業系統提供遊戲模式,以「惡靈古堡 4 重製版」進行實測,把 MetalFX 設為效能化,可提供 50~80fps 的表現。

    在影像編輯部分,在 Lightroom 上進行 2GB 圖片的批次調整亮度、飽和度、銳利度及轉檔,不到 1 分鐘即可完成。且 M3 已具備 ProRes 編碼與解碼引擎,因此實測輸出 55GB 的 ProRes 格式影片時,速度並不遜於 M1 Max 晶片的表現。

    效能測試

    Lightroom 轉檔進行 2GB 圖片的批次調整亮度、飽和度、銳利度及轉檔,不到 1 分鐘即可完成,速度相當快。 ▲ Lightroom 轉檔
    進行 2GB 圖片的批次調整亮度、飽和度、銳利度及轉檔,不到 1 分鐘即可完成,速度相當快。

    Geekbench 6在處理器效能測試, 單核心為 3,088 分,多核心為 13,835 分。 ▲ Geekbench 6
    在處理器效能測試中, 單核心為 3,088 分,多核心為 13,835 分。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讀寫效能測試,讀取為 3,011.4 MB / s,寫入為 2906.2MB / s。 ▲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讀寫效能測試中,讀取為 3,011.4 MB / s,寫入為 2906.2MB / s。

    優缺點結語:兼具美型與效能 外型設計 ★★★★☆

    雖然外型與前款幾乎一樣,但已是市售 AIO 的代表,再加上七種繽紛的顏色,每個顏色都有眼目一新的新鮮感,真要再挑剔,就是螢幕邊框更窄一點會更完美。

    效能表現 ★★★★☆

    雖然只配置 M3 晶片,沒有 M3 Pro 及 M3 Max 版本,但以 M3 的效能表現,已可應付普羅大眾使用,且 M3 採用新的 GPU 架構,再搭配遊戲模式,已可玩不少遊戲大作。

    影音品質 ★★★★☆

    24 吋、4.5K Retina 顯示器,帶來漂亮的顏色飽和度、細緻度、對比度表現,而高傳真六揚聲器系統,配備振動抑制低音喇叭,於音量及音質都具水準。

    輸出入埠 ★★★★

    基本款只有兩個 Thunderbolt / USB 4 埠,進階款則再多兩個 USB 3,沒有配置USB Type-A 埠及 SD 讀卡機,也一直是 iMac 24 最可惜的地方。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Apple iMac 24 吋 M3 開箱評測:外型一樣搶眼、升級 M3 晶片效能,價格 44,900 元起是否值得你升級?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富士正式發表GFX100S  II,系列中最輕巧的1億畫素中片幅反無相機'

    富士正式發表GFX100S II,系列中最輕巧的1億畫素中片幅反無相機

    提交: May 17,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這次X Summit SYDNEY 2024的重頭戲,除了X-T50和XF 16-50mmF2.8-4.8 R LM WR之外,富士也為GFX系統帶來兩位新成員,其中一位就是GFX100S  II。Eb831e2529b96feda4252131920de542

    這次X Summit SYDNEY 2024的重頭戲,除了X-T50和XF 16-50mmF2.8-4.8 R LM WR之外,富士也為GFX系統帶來兩位新成員,其中一位就是GFX100S  II。

    擁有極緻的影像細節

    GFX100S II搭載新開發的中畫幅感光元件“GFX 102MP CMOS II” 和X-Processor 5影像處理引擎,可以對高速讀出的海量資訊進行處理和最佳化,因此讓GFX100S II擁有極為出色的中央和邊緣畫質表現,同時像素結構的改進增加了新感測元件中的飽和電子數量,最低感光度可達ISO 80,具備更乾淨的影像畫質。

    先進的自動對焦技術

    此外,得益搭載X-Processor 5影像處理器和先進的第五代自動對焦演算法,讓GFX100S II除了人的臉部和眼睛之外,更可偵測動物、鳥類、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飛機、火車、昆蟲和無人機等物體,而且也會自動追蹤拍攝對象,讓用戶可以專注於拍照機會和構圖,享受拍攝的樂趣。

    更優異的拍攝性能

    透過新開發的GFX 102MP CMOS II和快門元件,讓GFX100S II的最高連拍速度也由前一代的5fps提升至7fps。另外,GFX100S II還內建最高五軸8級的IBIS,但卻擁有883g的輕盈重量,比前一代減輕約70g,讓用戶可以輕鬆手持1億畫素的GFX100S II拍攝任何場景。

    新橡膠蒙皮更美觀更止滑

    GFX100S II的外觀另一項特色,就是改採用BISHAMON-TEX的新橡膠蒙皮,三箭頭的設計靈感源自日本的傳統圖案,不僅凸顯了相機的美感,同時也改善握持的感受。另外,GFX100S II也同樣內建20種軟片模擬,其中包括最新的“REALA ACE”。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FUJIFILM GFX100S II預計2024年6月上市,建議售價為4,399美元,約NT$160,500,至於台灣地區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有待代理商恆昶實業公布。

    富士式發表GFX100S  II,系列最輕巧的1億畫素片幅反無相機

    FUJIFILM GFX100S II重點規格
    • 1.02億像素GFX 102MP CMOSII
    • X-Processor5處理器
    • 基礎 ISO 80
    • IBIS五軸8級機身防手震
    • 最高7張連拍
    • 20種軟片模擬,包括Reala ACE
    • 3.2吋236萬畫素可翻觸控式螢幕
    • 0.5吋576萬畫點OLED
    • 最高支援4K 30P錄影
    • 支援ProRes 422HQ / 422
    • 採用NP-W235電池
    • 150 × 104.2 × 87.2mm
    • 883g(含電池及記憶卡)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小小樹莓派,大大商機!Raspberry Pi 準備在倫敦上市'

    小小樹莓派,大大商機!Raspberry Pi 準備在倫敦上市

    提交: May 17,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這個功能強大的小型電腦正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9d6970893805e89fa3c27aa2f9d30a35

    Raspberry Pi Ltd 正在考慮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今天發表的數據顯示了商業客戶對公司的重要性。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一份「預期浮動公告」確認了這一消息。 

    雖然估值尚未公佈,但預計該數字將會超過 5 億美元。 之前有傳聞公司即將上市,當時估值約為 3 億英鎊(約125億台幣),而公司在之後的幾年裡收入和利潤都持續增長。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Raspberry Pi Ltd 的收入為 2.66 億美元,毛利為 6600 萬美元。 根據公告,2021 年至 2023 年期間,銷售額增長了 154%,公司估計其 2023 年的總潛在市場規模約為 212 億 美元。 

    不過,雖然這家電腦製造商表示,愛好者和教育市場代表了樹莓派運動的「核心」,但它也承認,2023年工業和嵌入式領域佔銷售額的72%,而愛好者和教育領域則占 28%。

    樹莓派最高負責人艾班·尤普頓(Eben Upton)將部分工業和嵌入式領域的增長歸因於愛好者將小型電腦引入了工作場所。 

    他表示:「圍繞Raspberry Pi已經形成了一個由個人和企業組成的出色生態系統,支持愛好者和工業市場利用我們的產品進行創新和成功。我們現在看到,曾經的愛好者群體正在轉變為專業市場,第一代接觸到Raspberry Pi的年輕人將他們對我們技術的經驗帶入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如今工業和嵌入式市場佔據了銷售單位的72%。」 

    尤普頓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他在聲明中表示:「2012 年發表我們的第一款產品時,我們的目標是提供價格足夠低廉的電腦,供年輕人放心擁有和探索,讓他們有機會發現電腦並對此感到興奮。 

    「十二年後,我們的產品在全球 70 多個國家售出了超過 6000 萬台。」 

    尤普頓對樹莓派基金會 (Raspberry Pi Foundation) 表示了讚賞,稱該慈善機構(旨在促進年輕人對電腦科學的興趣)是「耐心且給予支持的股東」。 他說,基金會將仍然是主要股東之一。

    今年早些時候,媒體詢問了尤普頓關於 IPO 可能對公司方向意味著什麼。 他回答說:「我們一直努力經營一家既能做有趣的工作又能賺錢的公司,我認為這些目標不會改變。 

    「我們將繼續做同樣的事情。 至少在我負責的時候是這樣。」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逆貧大叔》登陸 Disney+!坎城影帝宋康昊成韓劇新人,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逆貧大叔》登陸 Disney+!坎城影帝宋康昊成韓劇新人,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提交: May 17,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宋康昊首部韓劇《逆貧大叔》已在Disney+獨家首播前五集,從影33年的坎城影帝宋康昊成為韓劇新人,在《逆貧大叔》劇中以為是暖大叔、實則化身腹黑政治操盤手,與《機智牢房生活》「小迷糊」李奎炯飆戲。A2367278b33b74d462cdd71c20a5d317

    熱血政治韓劇《逆貧大叔》由坎城影帝宋康昊、卞約漢、秦基周、少女時代蒂芬妮(Tiffany Young)、朱鎮模共同主演,這也是宋康昊從影 33 年首度演出韓劇,其他合作明星在片場都直接化身成小粉絲。韓劇《逆貧大叔》15 日已正式登陸 Disney+,首播當日就一次上線前5集。

    宋康昊曾以《寄生上流》、《嬰兒轉運站》等電影揚威全球影壇,原本就不排除演出韓劇,直到近年終於被《逆貧大叔》的劇本打動。有趣的是,宋康昊早就貴為國民影帝,卻從未演出戲劇,一開始消息公布時,讓合作搭檔直呼不敢相信,卞約漢更說一聽到有宋康昊,就立刻回覆一定要演,朱鎮模、徐賢宇也說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能與宋康昊一起合作當然也是莫大的幸福。

    《逆貧大叔》登陸 Disney+!坎城影帝宋康昊成韓劇新人,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逆貧大叔》故事設定在 1960 年代的韓國,首播前五集可以看到卞約漢飾演的理想主義者「金產」渴望讓韓國轉型成經濟大國,並意外與宋康昊飾演的低調政治操盤手「朴斗七」相遇,朴斗七也因為秉持著「就算在戰亂之中,也要一日三餐」的鐵律,被人們稱為「三食大叔」。然而,《逆貧大叔》在宋康昊用美食熱情拉攏卞約漢的溫馨搞笑氣氛,以及卞約漢因為與宋康昊合作被當局嚴刑逼共,共兩條時間軸的交錯敘事下,娓娓道出關於「三食大叔」的故事。

    《逆貧大叔》登陸 Disney+!坎城影帝宋康昊成韓劇新人,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同時,在《機智牢房生活》綽號「小迷糊」的李奎炯,此次擔當反派與宋康昊盡情飆戲,出演無情剷除異己的國會議員「姜成民」。雖然從小就依賴三食叔叔,但隨著野心的增長,兩人玩起心理戰、關係逐漸緊張。同時,宋康昊和李奎炯之間的互動,也讓觀眾驚訝發現,「三食大叔」宋康昊似乎並非如宣傳中的那般善良。

    在李奎炯面前的言行不一,是他看出了李奎炯冷血殘酷的轉變、亦或是亂世中為了追求理想的必要之惡?宋康昊與李奎炯之間相互依靠、相互猜忌的複雜關係,搭配兩人一個眼神就道盡千言萬語的大銀幕級演技,看了相當過癮!

    《逆貧大叔》登陸 Disney+!坎城影帝宋康昊成韓劇新人,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逆貧大叔》由坎城影帝宋康昊李帝勳、《未生》卞約漢、《機智牢房生活》李奎炯、《迷霧》秦基周、《快遞驚魂》朱鎮模、少女時代蒂芬妮(Tiffany Young)共同主演,並由編劇《誆世巨作:蜘蛛窩新宇宙》、《1勝》的申延植擔任編導。《逆貧大叔》已於 15 日在 Disney+ 獨家熱播中。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傳奇播放器Winamp開放原始碼,邀請全球開發者共同創新!'

    傳奇播放器Winamp開放原始碼,邀請全球開發者共同創新!

    提交: May 17, 2024, 8:00pm CST
    标签  [编辑]
    Winamp 已宣布將開放其原始碼,讓全球開發者共同參與,為其傳奇般的 Windows 播放器帶來更多創新。E4d62d0eff716b06be836db8ab69da9a

    Winamp是一款經典的Windows音樂播放器,於1997年首次亮相,以其輕巧、可自定義和豐富的外掛生態系統而聞名。它在MP3時代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許多人聆聽音樂的首選工具。

    現在Winamp 宣布,將於2024年9月24日開放應用程式的原始碼,供全球開發者使用。

    Winamp 將開放 Windows 播放器的程式碼,讓整個社群都能參與開發。這是一項全球合作的邀請,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可以貢獻他們的專業知識、想法和熱情,幫助這款象徵性軟體不斷發展。

    Winamp 已不僅僅是一個音樂播放器。它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數位文化、美學和使用者體驗。透過開放原始碼,Winamp 正邁出歷史性的下一步,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參與產品的改進。

    「這是一個會讓全球數百萬使用者感到欣喜的決定。我們將專注於新的行動播放器和其他平台。我們將在七月初推出新的行動播放器。儘管如此,我們不想忘記數千萬在 Windows 上使用該軟體的使用者,他們將受益於數千名開發者的經驗和創造力。 Winamp 將繼續擁有該軟體的所有權,並將決定官方版本的創新方向。」Winamp 執行長亞歷山大·薩布吉安(Alexandre Saboundjian)解釋道。

    有興趣的開發者現在可以在以下網址註冊:about.winamp.com/free-llama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富士正式發表FUJIFILM X-T50!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上市日期、建議售價一次看'

    富士正式發表FUJIFILM X-T50!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上市日期、建議售價一次看

    提交: May 17, 2024, 7:30pm CST
    标签  [编辑]
    富士毫無意外在今日舉行的X Summit SYDNEY 2024正式對外發表X-T50,最主要特色就是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以及搭載第五代核心元件和支援AI偵測對焦,操作和性能都更犀利。3ec82b715a011d48f2ec61398fd6a80e

    富士毫無意外在今日舉行的X Summit SYDNEY 2024正式對外發表X-T50,最主要特色就是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以及搭載第五代核心元件和支援AI偵測對焦,操作和性能都更犀利。

    新增軟片模擬轉盤

    FUJIFILM X-T50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機頂操作布局重新配置,將原本左肩處的ISO轉盤,改為軟片模擬轉盤,讓色彩風格套用更加直覺!只需轉動轉盤即可從20種軟片模擬模式中進行選擇,其中包括最新的“REALA ACE”,此外還有FS1~FS3三個自定鍵,方便用戶指派常用的軟片模擬,拍攝更順暢。

    經典且圓潤的機身設計

    FUJIFILM X-T50不僅繼承了XT系列的經典設計,與前作X-T30 II相比,機身造型變得圓潤。雖然體積略為放大,但也提供了更優異的握持感受。雖說如此,X-T50在僅有438g重量的機身內,卻搭載了五軸7級的IBIS機身防手震機制,還比前一代輕50g,非常適合方便攜帶。

    第五代核心元件

    FUJIFILM X-T50毫無意外搭載了與X-T5相同的4,020萬畫素X-Trans CMOS 5HR感光元件和X-Processor 5影像處理器,並具備AI辨識追蹤對焦功能,,除了人的臉部和眼睛之外,更可偵測動物、鳥類、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飛機、火車、昆蟲和無人機等物體,搭配先進的第五代自動對焦演算法,會自動追蹤拍攝對象,讓用戶可以專注於拍照機會和構圖,享受拍攝的樂趣。

    錄影方面,X-T50最高支援6.2K 30P(1.23x裁切)4:2:2 10bit的SD卡內錄,亦支援4K 60P(1.14x裁切)、FHD 240P的短片錄製,並配置F-Log2,可以記錄13+級的動態範圍,大大增加後製的自由度。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FUJIFILM X-T50預計2024年6月上市,建議售價為1,399美元,約NT$45,000,至於台灣地區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有待代理商恆昶實業公布。

    富士式發表FUJIFILM X-T50!新增軟片模擬轉盤,上市日期、建售價一次看

    FUJIFILM X-T50重點規格
    • 4,020萬畫素背照式X-Tran CMOS 5 HR
    • X-Processor5處理器
    • 基礎 ISO 125
    • IBIS五軸7級機身防手震
    • 最高20張連拍(電子快門、1.29x裁切)
    • 最高13張連拍(電子快門)
    • 20種軟片模擬,包括Reala ACE
    • 3吋162萬畫素上下掀翻觸控式螢幕
    • 236萬畫點OLED,0.62x放大倍率
    • 最高支援6.2K 30P錄影
    • 支援4:2:2 10bit內錄
    • 採用NP-126S電池
    • 黑 / 銀 / 灰三種顏色款式
    • 123.8 x 84 × 48.8mm
    • 438g(含電池及記憶卡)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Phone用戶發現最新的iOS更新,竟導致已刪除的裸照又重新出現'

    iPhone用戶發現最新的iOS更新,竟導致已刪除的裸照又重新出現

    提交: May 17,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蘋果iOS 17.5的更新似乎出現了一個bug,導致iPhone使用者認為自己已經刪除的資料被重新挖掘出來。35909df690a8ae4813b9dbbd46467c04

    蘋果iOS 17.5的更新似乎出現了一個bug,導致iPhone使用者認為自己已經刪除的資料被重新挖掘出來。根據MacRumors發現的一個Reddit發文,一些iPhone使用者報告說,在將手機更新到iOS 17.5後,他們刪除的照片——有些是很久以前的——又重新彈出來了。上週,iOS測試版使用者也抱怨遇到同樣的bug。

    報告個bug的人表示,他們在本週一更新後,看到舊照片出現在了「最近」相簿中。iOS確實為使用者提供了恢復已刪除照片的選項,但這些照片應該在30天後被永久刪除。

    發文者聲稱,他們「幾年前」刪除的一些NSFW(工作場所不宜)的照片又重新出現在手機上了。另一位Reddit使用者說,他看2016年的一些照片被顯示為新圖像,但他們認為自己從未刪除過這些照片。還有一個人在後來的發文中聲稱,「大約300」張他們的舊照片中,有一些還是很「露骨」的照片,出現在他後來賣給朋友的iPad上,而這台iPad在賣給朋友之前,已經依照蘋果的指南清空過iPad了。

    Latest iOS update has brought back some pictures I deleted in 2021Latest iOS update has brought back some pictures I deleted in 2021

    在被新的1和0覆蓋之前,電腦資料永遠不會真正被「刪除」 ——作業系統只是切斷對它的引用。一位使用者還表示,他們看到一張照片重新出現,儘管他們從來不同步手機或使用iCloud,所以這意味著這些照片可能來自於本地端設備的儲存裝置。對於媒體的詢問,蘋果還沒有任何回應。

    After upgrading to iOS 17.5 on my Xr, voicemails that I had already listened to or deleted reappeared. Before the update, I had only one unheard voicemail, but now I have 26. pic.twitter.com/eqx1buJIx0

    — Stacey (@ssmithdev) May 15, 2024

    這可能也不僅僅局限於照片,因為有人在X社群平台上發文稱,在更新OS後他們看到舊的語音信箱又回來了。幾位測試版使用者說,之前的iOS 17測試版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無論這個問題是否意味著蘋果公司確實秘密保留已刪除的舊資料,還是僅僅是iOS 17.5處理那些資料時的一個怪異現象,這都不是一個好現象。沒有人希望看到自己刪除的裸照重新出現。

    My OLD photos appeared on an iPad I sold!!My OLD photos appeared on an iPad I sold!!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譽為AI領域「指路明燈」'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譽為AI領域「指路明燈」

    提交: May 17,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 奧特曼發推稱其為AI領域“指路明燈”B0b16e25608ae9f3b5749cd8fdea49e0

    5月14日晚,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在社群平台X 上宣佈,他將在近十年後離開公司。

    蘇茨克沃寫道:「在OpenAI近十年後,我決定離開。公司的發展軌跡堪稱奇蹟,我相信OpenAI將在sama(山姆·阿特曼)、gdb(Greg Brockman)、MiraMurati的領導下,以及現在在meretm(Jakub Pachocki)出色的研究領導下,打造出既安全又有益的AGI。」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為AI領域「指路明燈」

    蘇茨克沃說:「能在一起工作是我的榮幸,我會非常想念每一個人。再見,謝謝你們所做的一切。我對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感到興奮——這是一個對我個人非常有意義的項目,我將在適當的時候分享細節。」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為AI領域「指路明燈」

    蘇茨克沃還曬出了自己與帖子中提到的四位同事的合照。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為AI領域「指路明燈」

    在去年11月OpenAI董事會試圖趕走阿特曼的「政變」中,有傳言稱蘇茨克沃是這場風波的始作俑者,但他後來又表示,對自己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感到非常後悔。

    在蘇茨克沃宣佈離職的帖子下,有網友詢問:「但是你到底看到了什麼?」這是指傳說中的OpenAI神秘項目“Q”。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為AI領域「指路明燈」

    也有網友調侃道:「現在趕快加入特斯拉或xAI吧。」

    蘇茨克沃在人工智慧領域非常有名,這可以追溯到他在多倫多大學對神經網路的研究,並在Google的Google大腦(Google Brain)實驗室(Google Brain lab)繼續工作。在2015年OpenAI成立時,蘇茨克沃擔任研究主管,他是被馬斯克親自招進公司的。

    在蘇茨克沃宣佈離職後,OpenAI首席執行長山姆·阿特曼在X上發帖稱:「伊利亞和OpenAI將分道揚鑣。這讓我很難過;伊利亞無疑是我們這一代最聰明的人之一,是我們這個領域的指路明燈,也是一位親愛的朋友。他的才華和遠見是眾所周知的;他的熱情和同情心不那麼為人所知,但同樣重要。」

    OpenAI聯合創始人蘇茨克沃將離職,曾被指為政變主導者、阿特曼發文為AI領域「指路明燈」

    「沒有他,OpenAI就不會有今天。儘管他有一些個人意義重大的事情要去做,但我永遠感激他在這裡所做的一切,並致力於完成我們共同開始的使命。我很高興能有這麼長時間和這樣一位真正傑出的天才,以及一位如此專注於為人類創造最好未來的人在一起。

    Jakub(Pachocki)將成為我們新的首席科學家。Jakub也是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我很高興他能接手這裡的指揮棒。他管理過我們許多最重要的項目,我非常有信心,他將帶領我們朝著確保AGI惠及每個人的使命取得快速、安全的進展。」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MD 最詭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AMD 最詭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提交: May 16,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AMD EPYC 4004 系列處理器現身,擬採用 AM5 桌面封裝,或將支援多達 32 個 Zen4 核心0ea566f8ea7576af93bce557a5cbadf4

    日前有傳聞稱,AMD 將推出新的 EPYC 4004 伺服器處理器,但採用的平台不是伺服器上的 SP5/SP6 平台,而是桌機版的AM5平台,這就形成了非常怪異的組合。據說,它的核心代號和Ryzen 7000 系列一樣是 Raphael,僅支援單路,還會有 3D 快取版本。

    AMD 最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AMD 最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沒想到,很快就看到了它們的實物,美國 eBay 上已經有大神掛出了多顆 EPYC 4004 處理器公然銷售。

    EPYC 4004為伺服器處理器,與高階EPYC 8004和9004系列並列。但卻支援原本在消費市場領域的AM5平台,而且現在看到的型號多達七款,包括標準版的 EPYC 4244P、4344P、4364P、4564P(P代表單路),快取版的 EPYC 4384PX、4484PX、4584PX。

    確切的規格參數不明,據說最多 16 個 Zen4 核心。

    AMD 最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有觀點認為,EPYC 4004 系列就是 AMD 先前嵌入式產品規畫圖上的「EPYC3K NG」,Zen4 架構,最多 32 核心,熱設 計功耗 65-120W。

    如果要做到 32 核心,那就得兩顆 CCD,而且是未露面的更高階型號。

    AMD 最異新 CPU已經現身eBay:EPYC 4004伺服器處理器卻採用消費級AM5 平台 ,竟然還有 3D 快取

    AMD 去年底曾發表過嵌入式的Ryzen 7000 系列,Zen4 架構,AM5 介面,最多 12 核心,最高熱設計功耗 65W,都沒有 3D 快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提交: May 16,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Apple 宣佈推出眼動追蹤、音樂觸覺、聲音捷徑,讓身體障礙使用者可以快速操作 iPad 和 iPhone 的輔助使用功能。184b0d8c476cd7c38640c1f20ad8ee5a

    每年五月的第 3 個星期四是「全球無障礙體認日」(Global Accessibility Awareness Day,GAAD),Apple 也宣布將推出更多針對無障礙者設計的軟體功能,內容包括眼動追蹤、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等,透過 Apple 晶片、人工智慧 (AI) 和裝置端機器學習,來創作更多可協助身體障礙者可使用 iPad 和 iPhone 等裝置,今年在 CarPlay 及 Vision 也推出不少新功能,而多項創新工具也都將在今年稍晚陸續推出。

    眼動追蹤:用眼睛即可控制 iPad 和 iPhone

    在 AI 的運算輔助下,「眼動追蹤」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僅用眼睛即可瀏覽 iPad 和 iPhone 的方式。此功能是專為有身體障礙的使用者而設計,不需要額外的硬體或配件,使用前置鏡頭即可在幾秒鐘內完成設定和校正,並運用 Dwell Control 來啟動各個功能,例如實體按鈕、滑動和其他手勢。此外,透過裝置端的機器學習技術,用於設定和控制此功能的所有資料都安全地保存在裝置端,不會分享給 Apple。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音樂觸覺:iPhone 觸感引擎互動聽音樂

    而「音樂觸覺」是提供聾人或聽力障礙使用者於 iPhone 上體驗音樂的新方式。啟用此輔助功能後,iPhone 的觸感引擎會根據音樂音訊提供輕點、觸感、精巧的振動等觸覺效果。「音樂觸覺」適用於 Apple Music 目錄中的數百萬首歌曲,並將以 API 形式供開發者使用,以便在他們的 App 中讓使用者更容易體驗音樂。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語音捷徑:可自訂聲音來執行任務

    透過「語音捷徑」,iPhone 和 iPad 使用者可以指定 Siri 能理解的自訂話語,用以啟動捷徑並完成繁複的任務。另一項新功能「聆聽非典型語音」為使用者提供一個選項,能加強更多種語音的辨識功能。「聆聽非典型語音」使用裝置端機器學習技術來辨識使用者的語音模式。這些功能專為影響言語的後天或漸進式病症,例如腦性麻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或中風患者而設計,奠基於 iOS 17 為不說話或有失語風險的使用者所推出的功能,提供新境界的自訂功能和控制選項。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車輛移動提示:減少動暈症的發生

    可應用在 iPhone 和 iPad「車輛移動提示」,有助於減少行駛車輛中乘客的暈車症狀。研究顯示,動暈症常常是因為人們視覺與感覺的感官衝突所引起,這可能會造成一些使用者在搭乘車輛行駛中時難以舒適地使用 iPhone 或 iPad。透過「車輛移動提示」功能,螢幕邊緣的動態小點代表車輛移動的變化,有助於減少感官衝突,而不干擾主要內容。「車輛移動提示」使用 iPhone 和 iPad 內建的感測器來辨識使用者處於移動的車輛中,並因應這樣的狀況。此功能可設定在 iPhone 上自動顯示,也可以在「控制中心」開啟和關閉。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CarPlay 提供「語音控制」

    CarPlay 將推出的輔助使用功能包括「語音控制」、「顏色濾鏡」和「聲音辨識」。透過「語音控制」,使用者只需用語音即可操作 CarPlay 和控制 App。透過「聲音辨識」,聾人或聽力障礙的駕駛或乘客可以啟用提示,以收到汽車喇叭和警報器的通知。對於色盲使用者,「顏色濾鏡」使 CarPlay 介面在視覺上更容易使用,並提供更多視覺輔助使用功能,包括粗體文字和放大文字。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VisionOS 將推出輔助使用功能

    針對今年上市的 Vision Pro,也將在 visionOS 推出一系列輔助使用功能,包括全系統的「即時字幕」功能,這項功能可幫助聽力障礙者在即時溝通和應用程式中跟上口頭對話。透過 FaceTime 的「即時字幕」,更多使用者能以自己的 Person 虛擬化身進行交流和合作。此外,Vision Pro 將新增在 Apple Immersive Video 期間使用移動字幕的功能,以及支援其他 Made for iPhone 聽力裝置和人工耳蝸聽力處理器。視覺輔助使用功能的更新當中,將為視力不佳的使用者或想避免強光和頻繁閃爍光的使用者新增「降低透明度」、「智慧反轉」和「調暗閃爍燈光」。

    這些功能加入 Apple Vision Pro 已有的數十種輔助使用功能。例如「旁白」、「縮放」和「顏色濾鏡」等功能還可以為盲人或視力不佳使用者提供空間運算功能,而「引導使用模式」等功能可以幫助有認知障礙的使用者。使用者可以用眼睛、手或聲音的任意組合來控制 Vision Pro,其輔助使用功能包括「切換控制」、Sound Actions 和 Dwell Control,這些功能也可以幫助身體障礙人士。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其他更多輔助功能

    除了上述的功能外,也還有更多實用的輔助功能,例如「放大鏡」將提供新的「閱讀器模式」以及用「動作」按鈕輕鬆啟動 Detection Mode 的選項;點字使用者將獲得一種新的方式來啟動並停留在「點字螢幕輸入」中,實現更快速的控制和文字編輯功能;對於視力不佳的使用者,Hover Typing 會在文字欄位中輸入內容時顯示較大的文字,並且採用使用者偏好的字體和顏色。

    對於面臨失語風險的使用者,「個人聲音」將提供普通話中文版本。發音或讀出完整句子有困難的使用者將能夠使用縮短的片語建立「個人聲音」;對於不說話的使用者,「即時語音」將提供不同類別以及與「即時字幕」的同步相容性。對於身體障礙的使用者,「輔助觸控」的「虛擬觸控式軌跡板」讓使用者能把螢幕的一小塊區域當作可調整大小的觸控式軌跡板來控制裝置。

    Apple 推出全新輔助功能,音樂觸覺、聲音捷徑,用眼動追蹤操控 iPad 及 iPhone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G Reels 連續短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字卡生成,完整新手教學'

    IG Reels 連續短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字卡生成,完整新手教學

    提交: May 16,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不論你正要嘗試使用 Reels,或已是熟練的用戶,都不可不知的 IG Reels 進階剪輯技巧,從範本生成到進階技巧一次了解!3da62d6ebd0f1c25af72119f92c57486

    Instagram 連續短片不僅提供一個豐富的創作空間,還透過獨特的演算法和社群互動功能,讓用戶能更容易分享和探索自己喜愛的影片類型,藉此吸引更多追隨者,使得現在有越來越多用戶紛紛加入這場盛宴。然而,不論你正要嘗試使用 Reels,或已是熟練的用戶,都不可不知的 IG Reels 進階剪輯技巧,以及使用要注意的地方,接下來就讓本篇特別企劃一次介紹。 

    文章目錄

     

    三個不可忽視的 Reels 注意事項

    深受 Y 和 Z 世代喜愛的短影音,是現下最受歡迎的社群行銷模式,快節奏結合充滿創意與趣味的內容,總能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眼球,為了跟上這波潮流,Instagram 也推出 Reels 連續短片迎擊,2022 年在台上線後,至今已成為 IG 成長最快的功能,足見其影響力。不過在掌握 Reels 剪輯技巧前,有三個小地方要留意。

    文字要精準,擺放位置都要對

    考量到有些使用者會邊聽歌邊滑 IG,這時通常會將 Reels 影片的音樂關閉,避免聲音重疊,因此,在 Reels 影片中加入文字註解會是吸引觀看的方法之一,不過要注意,編輯 Reels 時,需要留意文字的長度及文字易讀性,而剪輯時也可善用 Instagram 原有的標準線,在合適區域中添加文字素材,以免文字被遮擋。

    當為 Reels 影片添加文素材時,別忘了要避開左右兩側可能因畫面縮放而吃的情況。 ▲ 當為 Reels 影片添加文字素材時,別忘了要避開左右兩側可能因畫面縮放而吃字的情況。

    把握前五秒黃金吸引力!

    短影片受歡迎與否,前五秒是關鍵!若曾監看過 Reels 洞察報告的使用者,會發現 Reels 的平均觀看時間只有前面短短數秒,所以剪輯時要把握的要點是,在短時間內將最精華吸睛和要傳達的訊息剪在片頭,引發觀眾興趣後不知不覺間將影片看完,相反的,冗長和分散的短片內容,會降低短片的觸及率。使用者不妨將影片內容簡單分類,設立一個主要題目,2 至 3 個輔助內容,一來能使觀眾在短時間了解內容重點,二來則是有利 Instagram 根據你的短片內容作分類,提高推薦到潛在觀眾的機會。另一方面,還要特別留意影片若出現浮水印和其它平台 Logo 也會影響觸及率,例如使用第三方剪輯 App 製作短片時,有時會在角落壓上該應用程式的 Logo,務必移除後再上傳發布影片。

    在 Reels 後台洞察報告,可進一查看成效與數據。 ▲ 在 Reels 後台洞察報告中,可進一步查看成效與數據。

    分階段儲存短片,減低重新製作

    使用 Instagram Reels 內建剪輯器時,有時可能會因為突如其來的來電、意外彈出 Instagram 或頁面當掉等情況,而使前面的剪輯工作付諸流水,因此,強烈建議要按階段儲存尚未完成的短片,在製作過程中,儲存記錄以備後續之用,大大減低從頭來過的痛苦。

    編輯影片過程,為了避免突發意外導致頁面當掉或跳出,每完成一個段落就將影片為草稿。 ▲ 編輯影片過程中,為了避免突發意外導致頁面當掉或跳出,每完成一個段落就將影片存為草稿。

    IG Reels 連續短片基本工具

    首先,在 IG Reels 特效工具中一定要認識 6 個基礎功能,像是「音訊」讓用戶可直接取用 Instagram 的音樂庫、自己上傳音樂或錄音的方式當背景音樂;「特效」功能則與限時動態的濾鏡相同,可以套用多種濾鏡或特效豐富自己的 Reels;「版面」功能則是能以不同的網格分割畫面,將不同素材組合在一起;「長度」選項則提供 15 秒、30 秒、60 秒和 90 秒,當然也能直接上傳自己預拍好的影片素材;上方欄位的「速度」提供了 0.3、0.5、1、2、3、4 倍速可供調整影片倍速;至於「計時器」則是專門設計給身邊沒有人協助拍攝的創作者,可以設定拍攝的時長和倒數計時器。

    步驟 1:進入 Reels 拍攝頁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點擊左上方頭貼的「+」,開啟 IG 限動選擇「連續短片」;另一是點擊底部中央的「+」,並滑至「連續短片」介面來製作。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在連續短片拍攝介面中,可善用六大基礎拍攝工具來隨手錄製短影音。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利用「綠幕」一秒變換背景

    除了六大基本功能之外,在限時動態的錄製工具介面中,還有一個進階的「綠幕」功能,讓創作者得以使用任何的影片或照片素材作為影片背景,當你的拍攝背景雜亂,或是想要將拍攝主題置於平常難以取得或不切實際的場景中,這時就能利用「綠幕」功能,讓 AI 幫你自動識別人物或主題,並將之添加到任何的背景,不需要苦惱之後如何處理。

    步驟 1:首先,開啟 IG 限動選擇「連續短片」拍攝功能,在左或右側工具列中點擊「綠幕」按鈕,就會看到拍攝主角會浮在預設的背景圖案上,接著按一下「更換背景」。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這時便能在「場景」中選擇內建的背景圖片,或是點選「相機膠卷」,讓手機裡的任一照片或影片變成拍攝的背景。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怎麼用「輪到你了」?

    在 IG 限時動態上常見有人分享「輪到你了」這個「蓋樓文」功能,當你發起一個特定主題的「輪到你了」貼圖,其他粉絲用戶看到時,只要按一下這個貼圖,就能新增該貼圖到自己的限動並分享相關主體的照片或影片,增加互動頻率,不過目前這個功能在 IG Reels 比較少人使用,但說不定未來 Reels 的使用趨勢會改變,該功能可能會突然竄紅也不一定,在此之前,不妨先學會如何在連續短片中使用,以備不時之需。

    步驟 1:第一步同樣開啟 IG 限動選擇「連續短片」拍攝功能,在左或右側工具列中點擊「輪到你了」按鈕,便會跳出目前熱門的主題。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選擇其中一則主題新增到連續短片後,即可按下拍攝鍵來錄製和分享影片,另點擊拖移「輪到你了」貼紙可調整擺放位置。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善用「手勢控制」獨立作業更輕鬆

    考量到不同的拍攝狀況,像是獨旅或一人作業的單人拍攝情境,又或是遇到需要定點拍攝,離手機設備有距離無法按下錄影的狀態下,除了能夠用倒數計時方式來啟動快門,IG Reels 工具中的「手勢控制」就是不可多得的好用功能,讓創作者只要將手機架設好且人物就定位後,舉起手即可觸發「開始拍攝」或是「停止拍攝」,甚至在拍攝前還有 3 秒的準備時間,是個友善又實用的功能!

    步驟 1:首先,開啟 IG 限動選擇「連續短片」拍攝功能,在左或右側工具列中點擊「手勢操控」按鈕,就會看到畫面提示文字。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這時假設在離手機設備較遠距離或無法手動觸控底部拍攝鍵時,便能透過舉手來開始或停止錄影。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透過「對齊」將物件固定在相同位置

    想拍出充滿細節又有質感趣味的短影片,那麼畫面感的呈現也得講究一番,假如你想要拍攝一日穿搭細節或化妝前後對比等,需要將拍攝主角固定在相同位置的情況,但正好手邊沒有腳架固定手機,這時就能好好利用 IG Reels 內建的「對齊」功能,讓你拍出物品或人物「對齊不跑位」的連續影片!

    步驟 1:第一步,開啟 IG 限動選擇「連續短片」拍攝功能,先抓好想要的畫面之後,錄製第一段畫面,接著在功能列表中,便會出現一個「對齊」功能。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按下「對齊」按鈕後,畫面上會出現前一個錄製主題的淡化影像,方便我們直接對齊拍攝主角,無論是人、物品或背景都可以很輕鬆的對正位置。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利用「混搭」二創影片

    IG Reels 有個頗為實用的「混搭」功能,讓創作者可以運用當下已經爆紅的影片,搭配上自己的影片進行二次創作,讓你的作品在短時間內跟上潮流,快速掌握流量密碼。不僅如此,「混搭」功能其實也能用來玩影片接力,像是先前曾有接唱大賽等趣味挑戰,這功能就能派上用場,將某一用戶的連續短片作為基礎,讓你簡單附加貼圖、文字、音訊等內容,或是直接錄製上傳片段,即可與原始連續短片一起顯示在畫面中。

    步驟 1:首先於希望二創的影片右下角點「⋯」符號,再按下「混搭」即可拍攝。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接著,你可以簡單附加文字、貼圖等內容,或用相機錄製、上傳片段,也能上滑畫面進入編輯頁面來剪裁影片素材。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善用「範本」快速套用配樂和影格片段

    雖說 IG Reels 內建編輯器已經能讓用家一次完成音樂添加、長度剪輯、速度切換和各類特效等基本功能,在現有的工具裡發揮創意達成剪輯需要。但是對於初入門者來說,想要從零到有製作一支 Reels,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有鑑於此,IG Reels 的「範本」功能便是能無痛入門的實用功能,有助零經驗或不知從何下手的使用者,將喜歡的連續短片作為模板,直接導入相同的配樂、轉場特效和影格片段,短短幾分鐘就能快速完成大師級的連續短片。

    步驟 1:平時瀏覽 Reels 時,若看到喜歡的連續短片,只要點擊左下角的「使用範本」便可開始製作。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假設想要將該部喜歡的 Reels 留作日後的範本使用,那麼只須點擊上一步驟右下角的「⋯」,接著選擇「儲存」,再收進其中一個珍藏分類夾即可。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3:另外,啟用已儲存的 Reels 範本方式是在 IG 首頁底部點擊「+」新增。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4:底部切換到「連續短片」選項,並點選上方的「範本」。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5:這裡可在系統推薦、探索和熱門 Reels 中選擇喜歡的連續短片,或是從上方切換至「我的珍藏」, 直接套用之前儲存的 Reels 短影片。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6:再來點擊「影格」或是下方的「新增影音內容」,便可從不同的分類中快速加入合適的相片或影片。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確立「影片順序」與「片段內容」完成粗細剪輯

    不論是自行製作的短影片或套用 Reels 範本的影片,在發布之前都會進入編輯器介面,在這裡可再進一步粗剪、細剪,或是加入素材、特效使畫面更豐富,而剪輯影片的方式多不可數,通常最常見的就是先確認每個影格片段間的先後順序,接著再細剪每一幀的內容,避免影片段落多時,剪到一半發現有漏網畫面要安插進來,全部得一一重新微調,藉此提升剪輯效率。

    步驟 1:兩指縮放:所有影片片段串連完成之後,即會進入編輯界面,這裡可用兩指縮放,將剪輯欄縮到最小或放大,方便進行細部精修調整。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新增影片片段:若有漏網鏡頭想加進來或想新增其它片段,可於編輯介面下方功能列中選擇「新增片段」,選取圖庫裡照片、影片或直接拍攝錄製。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3:細調每一幀:確立好每一個片段後,點擊單一影格可編輯,視需求調整該段速度、是否要分割片段、區段畫面或更換畫面。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4:長按拖曳調整順序:細部調整好所有影片片段之後,可點選底部工具列的「重新排序」或長按影片片段來拖曳編輯影片順序。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5:插入特效:若要讓影片轉場多一點不同特效,只要點擊影片連接處的白框,即可套用不同特效。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加入「字卡註解」與「貼圖素材」增色畫面感

    想要剪出吸睛的影片,素材也扮演著關鍵角色,若覺得自己拍到的畫面不夠精彩的話,那麼不妨善用 Reels 內建的免費素材庫升級影片質感,比方說透過添加文字,便能幫助喜歡關閉背景音樂觀賞「無聲」影片的觀眾更了解內容,藉此增加觸擊率與觀看次數,另外也能在畫面中適時加入 IG 獨有的貼圖功能和 GIF 檔動圖等,讓畫面看起來更生動活潑,雖說 IG 的部分貼紙,例如票選、測驗、輪到你了等功能,添加在 Reels 短影片中無法互動點擊,不過由於官方會不定期更新貼紙功能,像最新的「剪裁」貼紙便能讓用戶將圖片製作成貼圖,進而套用在限動和 Reels 影片裡,增加獨創性和多元性。

    步驟 1:添加字卡註解:點擊編輯介面底部「Aa 文字」添加需要的文本框,並編輯文字的風格、字體、顏色等,建議文字內容盡量精簡為佳。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留意素材安全區域:在 Reels 中放上文字、標誌或其他重要創意元素要特別注意「安全區域」,避免這些元素被個人檔案圖示或因畫面縮放而遮住。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3:添加 GIF 動圖:某些影片會在兩個影格片段間安插熱門的 GIF 動圖增加趣味性,這時便可在編輯頁面底部選擇「GIF」並加入合適的動圖。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4:套用專屬貼紙:除了 GIF 動圖之外,IG 專屬的貼紙功能可用於 Reels中,也能透過最新的「剪裁」貼紙打造獨一無二的素材。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5:陽春版 CC 說明文字:Reels 內建剪輯器雖然可見「CC 說明文字」按鈕,不過目前該功能在偵測上並不精準且不支援繁體中文。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為影片配音並套上濾鏡效果更吸睛

    待影片內容確認後,就可以為影片加入配音,目前 Reels 中內建的配音工具,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對著手機麥克風說出旁白即可錄製到影片中,後續可細調旁白音量大小,不過要注要的是,假設是套用範本的連續短片,那麼包含配音內容和原始音樂在內皆無法變更和刪除,等於不給容錯機會,因此,建議自製影片使用,否則便須要一次到位唸好,另外若想要好一點的錄製音質或避免噴麥狀況,那麼可以為手機外接麥克風收音,最後,Reels 內建編輯器中也提供了多種濾鏡功能,不過與其說是濾鏡,筆者認為該區濾鏡偏向是「色調」功能,套用改變影片整體色系和氛圍。

    步驟 1:加入配音旁白:點選編輯器底部的「配音」,並按下白色圓圈圖示,倒數三秒後即可開始錄音。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2:只能前後刪減配音內容:要注意的是,若使用範本製作 Reels,那麼只能前後刪減配音內容,無法整段刪除或調整區段。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3:調整各類音訊強度:編輯器底部的「音量」選項,可讓創作者各別調整該部連續短片中所有的音軌音量,還能藉由「強化音訊」來提升音效品質。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4:利用濾鏡改變影片色調:加入編輯器中的濾鏡後,便會套用至整部影片中,變化出不同的風格,可惜目前無法各別為素材添加不同底色的效果。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步驟 5:編輯 Reels 封面:分享影片前可在發布介面中撰寫敘述、編輯封面,別忘了要到「個人檔案網格」將封面照片裁切至合適比例畫面。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IG Reels 連續片剪輯技巧:從範本製作到卡生成,完整新手教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Razer Blade 16  2024 評測:旗艦效能、精品質感,超過 15 萬的電競筆電值得嗎?'

    Razer Blade 16 2024 評測:旗艦效能、精品質感,超過 15 萬的電競筆電值得嗎?

    提交: May 16,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Razer Blade 16 2024 升級 Intel 第 14 代 Core HX 系列處理器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兼具電競或創作需求。19567ae60e14fcf0e49d5322ca22fe21

    今年 Razer 在 CES 2024 更新 Razer Blade 16 後,很快就在台灣上市,回顧去年首次推出 16 吋 Razer Blade 16 後,現已完全取代 Razer Blade 15 的產品線,今年推出的新機,一次將規格拉至最高,以 Intel 第 14 代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再搭配滿血版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175W),並強化散熱系統,不僅可以維持機身的薄度,也帶來穩定的高效能表現。

    文章目錄 高質感的 Razer 設計風格

    今年的 Razer Blade 16 外型上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讓人一眼就能辨識是 Razer 筆電,機身同樣採用單一航太級鋁塊以 CNC 工藝技術切割,線條俐落筆直,表面則同樣使用噴砂與陽極處理,觸感相當不錯,今年在表層強化防指紋塗層,但老實說還是需要經常擦拭才能保持機身的乾淨。

    機身的厚度約為 2.199 公分、重量為 2.45 公斤,不算是極致輕薄的外型設計,但以 16 吋筆電來說算是相當不錯,尤其內裝機板的配置也很平均,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機身結構紮實,不會因重量分配不良而擔心機身的安全性,整體維持一貫的精品感特質。

    目前 Razer 有黑色及銀色兩種顏色可選置,黑色,還是 Razer 的經典配色,配上機身上蓋中間的綠色 Razer 三頭蛇標誌,這就是 Razer。

    全機採用鋁金屬材質打造,以 CNC 一體成型工藝,讓機身更為堅固及精緻,表面則為陽極電鍍處理,減低刮傷的機率,也採用防指紋塗層,但還是得勤勞擦指紋。 ▲ 全機採用鋁金屬材質打造,以 CNC 一體成型工藝,讓機身更為堅固及精緻,表面則為陽極電鍍處理,減低刮傷的機率,也採用防指紋塗層,但還是得勤勞擦拭指紋。

    代表 Razer 的綠色三蛇標誌,具背光效果,在黑色的機身上更為顯眼。 ▲ 代表 Razer 的綠色三頭蛇標誌,具背光效果,在黑色的機身上更為顯眼。

    16 吋 OLED 螢幕、240Hz 螢幕更新率

    Razer Blade 16 2024 的螢幕有三種規格可以選擇,除了有去年最主要的雙模 mini LED 顯示器,提供原生UHD+(3840x2400)解析度、12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FHD+ (1920x1200)、240Hz 螢幕更新率之外,還有此款為 16 吋、OLED 面板,WQXGA(2560 x 1600) 解析度,並為 16:10 的螢幕比例,至於螢幕更新率則提供 60Hz、120Hz、240Hz 可選擇,及 0.2ms 反應時間。同時也具備 100% DCI-P3 色域範圍、VESA ClearMR 11000 評等認證、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 認證、400 尼特亮度等規格。

    而透過內建的 Razer Synapse 軟體,可自行調整 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但若能一併提供動態調整螢幕更新率的設定會更好,在成像品質上,也可透過筆電顯示器校準功能進行螢幕的調校,提供 Native、DCI-P3、Adobe RGB、Rec.709、SRGB 與自訂等,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因此,也讓成像品質上具有高水準的表現。

    另外,採用四邊窄邊框設計,讓螢幕佔比達到 89.1%,螢幕上方也有 IR 紅外線 Full HD 視訊鏡與雙陣列式麥克風,能使用 Windows Hello 安全性臉部辨識進行登入,而在鏡頭上方也採用可手動調整的鏡頭遮罩,可在視訊中隨時遮住鏡頭,也能預防被有心人士遠端啟動。

    款螢幕為 16 吋16 吋、OLED 面板,WQXGA(2560 x 1600) 解析度,以及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可選擇。 ▲ 此款螢幕為 16 吋16 吋、OLED 面板,WQXGA(2560 x 1600) 解析度,以及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可選擇。

    透過內建的 Razer Synapse 軟體,可自行調整 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 ▲ 透過內建的 Razer Synapse 軟體,可自行調整 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

    在 Razer Synapse 軟體,還提供 Native、DCI-P3、Adobe RGB、Rec.709、SRGB 與自訂,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可進一針對螢幕調校。 ▲ 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還提供 Native、DCI-P3、Adobe RGB、Rec.709、SRGB 與自訂等,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可進一步針對螢幕調校。

    Razer Blade 16 2024 採用四邊極窄邊框計,上邊框因為有配置視訊攝影機,所以略寬一些。 ▲ Razer Blade 16 2024 採用四邊極窄邊框設計,上邊框因為有配置視訊攝影機,所以略寬一些。

    螢幕上方配置 IR 紅外線 Full HD 視訊鏡與雙陣列式麥克風,上方也採用可手動調整的鏡遮罩,可以隨時在視訊遮蔽鏡。 ▲ 螢幕上方配置 IR 紅外線 Full HD 視訊鏡與雙陣列式麥克風,上方也採用可手動調整的鏡頭遮罩,可以隨時在視訊中遮蔽鏡頭。

    1,680 萬色 RGB 背光鍵盤,超大尺寸觸控板

    鍵盤是與機身同樣黑色系的,與前代相比,幾乎沒有不同,支援防鬼鍵功能,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具有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可以依喜好自由設定,而打字的手感也很不錯,雖然鍵程不算深,但回彈感佳。至於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為 17×9.7(cm),支援 Microsoft 精確式觸控功能與手勢操作。

    全尺寸鍵盤除具備防鬼鍵功能外,每個按鍵都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可定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 ▲ 全尺寸鍵盤除具備防鬼鍵功能外,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可設定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

    大面積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為17×9.7(cm),配備 Microsoft 精確觸控,提供多重觸控手勢操作。 ▲ 大面積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面積為17×9.7(cm),配備 Microsoft 精確觸控,提供多重觸控手勢操作。

    THX Spatial Audio 聽音辨位,強化聽覺體驗

    音效部分是配備 4 個全新揚聲器,包含 2 個高音揚聲器、2 個低音揚聲器,再加上 2 個智慧型擴大器,並支援 THX Spatial Audio 音效技術及進階 7.1 聲道環繞音效,在 Razer Synapse 應用程式中,可針對 THX 立體聲或 THX Spatial Audio 進行等化器的設定,使用耳機時也能擁有精準的聲音定位,以及呈現立體聲和多聲道音訊內容,帶來身歷其境的聽覺體驗。

    鍵盤兩側都配置揚聲器位置,為 2 個高音喇的音效輸出。 ▲ 鍵盤兩側都配置揚聲器位置,為 2 個高音喇叭的音效輸出。

    豐富的 I/O 埠,具備多螢幕輸出條件

    在輸出入埠配置部分,平均分散在機身的左右兩側,讓兩邊都可以使用 PD 充電,共計有三組 USB 3.2 Gen 2 Type-A,並採用同三頭蛇標誌一樣的綠色,這也是 Razer 筆電一直以來的設計巧思,其他還有一組 Thunderbolt 4(USB Type-C 埠)、USB 3.2 Gen 2 Type-C 埠、HDMI 2.1,以及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 SD 讀卡機,配置算是相當齊全,可用來外接 8K、4K 螢幕,打造多螢幕輸出的使用情境。而隨機也配備一個 330W 的氮化鎵充電器,推動高效能輸出不成問題,且連接埠的外型像是 USB Type-C 的放大版,L 型插頭可正反兩插。

    機身右側配置 HDMI 2.1、USB 3.2 Gen 2 Type-A、Thunderbolt 4(USB Type-C 埠)。 ▲ 機身右側配置 HDMI 2.1、USB 3.2 Gen 2 Type-A、Thunderbolt 4(USB Type-C 埠)。

    機身右側還有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 SD 讀卡機。 ▲ 機身右側還有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 SD 讀卡機。

    機身左側配置充電埠、兩個 USB 3.2 Gen 2 Type-A、USB 3.2 Gen 2 Type-C 埠、3.5mm 耳麥。 ▲ 機身左側配置充電埠、兩個 USB 3.2 Gen 2 Type-A、USB 3.2 Gen 2 Type-C 埠、3.5mm 耳麥孔。

    為推動 GeForce RTX 4090 的效能,配置 330W 氮化鎵的電源變壓器,重量約 950 公克。 ▲ 為推動 GeForce RTX 4090 的效能,配置 330W 氮化鎵的電源變壓器,重量約 950 公克。

    全新散熱系統,可手動設定風扇轉速

    Razer Blade 16 2024 配置全新的散熱系統,為具有專利的一體式散熱腔系統,是一體成型大尺寸均溫板,再加上兩個 44 葉片風扇、NASBIS Insulating Sheets 彈性隔熱板,與 Honeywell PTM7958 相變導熱貼片所構成。可能有效散熱之外,也能降低風扇運轉的噪音。而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的「性能」設定中,於手動式模式下,可依需求去調整風扇的轉速。

    散熱系統是由雙散熱風扇,配雙出風口計的均溫板所組成。 ▲ 散熱系統是由雙散熱風扇,搭配雙出風口設計的均溫板所組成。

    Razer Synapse 軟體的「性能」定,於手動式模式下,可依需求去調整風扇的轉速。 ▲ Razer Synapse 軟體中的「性能」設定中,於手動式模式下,可依需求去調整風扇的轉速。

    加購 Razer USB-C Dock 可彈性外接更多裝置

    雖說 Razer Blade 16 2024 的輸出入埠已算完整,但如果在定點使用時,覺得不夠用,也可以加購售價 4,090 元的 Razer USB-C Dock,採用 USB Type-C 介面,共提供 11 個輸出入埠,包括 1 個 USB-C 3.2(10Gbps)、1 個 USB-C(支援 85W PD 充電,需要 100W 電源輸入)、2 個 USB-A 3.2 Gen 2、1 個 RJ-45 網路埠、3.5mm 耳麥孔、2 個 USB-A 2.0、SD UHS-I 讀卡機、microSD UHS-I 讀卡機插,豐富的輸出入埠,可以滿足更多的外接裝置需求。另外,因為外型屬於薄型設計,重量僅 185 克,平時就算外出攜帶使用,也很方便,且金屬材質打造的高質感,與 Razer Blade 16 2024 的精品感可相互搭配。

    如果需要更多輸出入埠,可以加購售價 4,090 元的 Razer USB-C Dock,金屬材質打造,質感相當好,有黑色及銀色可以選擇。 ▲ 如果需要更多輸出入埠,可以加購售價 4,090 元的 Razer USB-C Dock,金屬材質打造,質感相當好,有黑色及銀色可以選擇。

    Razer USB-C Dock 採用 USB Type-C 介面,共提供 11 個輸出入埠,也包括了RJ-45 網路埠,可以滿足更多的外接裝置需求。 ▲ Razer USB-C Dock 採用 USB Type-C 介面,共提供 11 個輸出入埠,也包括了RJ-45 網路埠,可以滿足更多的外接裝置需求。

    旗艦筆電的規格配置

    全新的 Razer Blade 16 2024 是搭載當前最高規的 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處理器,再配上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with 16GB GDDR6 VRAM 顯示晶片,以及 32GB DDR5 5600MHz(最大64GB)記憶體,和 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最大4TB)為儲存裝置。當中,GeForce RTX 4090 為滿血 175W TGP,可說是具備完整效能電競筆電的高規配置。 

    新款 Razer Blade 16 2024 核心規格是載 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處理器,以及 32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作系統為 Windows 11 家用版。 ▲ 新款 Razer Blade 16 2024 核心規格是搭載 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處理器,以及 32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1 家用版。

    由系統資訊來檢示,螢幕解析度為 2560×1600,螢幕更新率為 60Hz、120Hz、240Hz,並可切換為動態調整 120Hz 或 240Hz 。 ▲ 由系統資訊來檢示,螢幕解析度為 2560×1600,螢幕更新率為 60Hz、120Hz、240Hz,並可切換為動態調整 120Hz 或 240Hz 。

    利用 CPU-Z 來檢視 Razer Blade 16 2024 的核心規格,處理器為 Intel Core i9-14900HX,製程為 10 奈米,並且是 6 個 P-core、16 個E-core 的組合;記憶體為兩條 16GB DDR5-5600MHz。 ▲ 利用 CPU-Z 來檢視 Razer Blade 16 2024 的核心規格,處理器為 Intel Core i9-14900HX,製程為 10 奈米,並且是 6 個 P-core、16 個E-core 的組合;記憶體為兩條 16GB DDR5-5600MHz。

    ▲ 利用 GPU-Z 檢視顯示晶片,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90,基準時脈為 930 MHz、Boost 時脈 1,455 MHz,傳輸頻寬為 576GB/s,並具備 16GB GDDR6 記憶體。

    提供超頻空間,以 Turbo 模式測試

    另外,在 Razer Synapse 軟體中,於性能設定選單中,有平衡、靜音、Turbo 模式、個人化模式可以選擇,在未插電時,僅能選擇平衡性能模式,但在插電時下,於個人化模式中,可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超頻設定,雖只有低、中、高與強化可選擇,但較過去相比,彈性更大,且還可以調整風扇轉速。而以下的測試中,則切換至 Turbo 模式下進行。

    Razer Synapse 軟體,於性能定選單,有平衡、靜音、Turbo 模式、個人化模式可以選擇,個人化模式可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超頻定。 ▲ Razer Synapse 軟體中,於性能設定選單中,有平衡、靜音、Turbo 模式、個人化模式可以選擇,個人化模式可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超頻設定。

    以下則以 Turbo 模式下,風扇速度選擇自動(預值)來進行測試。 ▲ 以下則以 Turbo 模式下,風扇速度選擇自動(預設值)來進行測試。

    前段班的效能表現,保留未來升級空間

    利用坊間熱門測試軟體進行效能測試,以 Geekbench 6 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單核獲得 2,706 分,多核獲得 16,324 分,而在綜合測試中,於 PCMark 10下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會議、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情境,並於更完整的 Extended 測試模式下,獲得 11,033 分。再利用 CrossMark 進行綜合測試,總分獲得 2,100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375 分。而至於 32GB DDR5 5600MHz(最大可擴充至64GB),採用雙通道配置,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讀取 84,457 MB/s、寫入 76,686 MB/s、拷貝77,950 MB/s,延遲時序則為 86.1ns。

    利用 Geekbench 6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獲得 2,706 分,多核心獲得 16,324 分。 ▲ 利用 Geekbench 6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獲得 2,706 分,多核心獲得 16,324 分。

    於 CINEBENCH R23測試,CPU 多核心為25,837 pts,單核心為 2,605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2.21x。 ▲ 於 CINEBENCH R23測試中,CPU 多核心為25,837 pts,單核心為 2,605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2.21x。

    於 CINEBENCH 2024 測試,GPU 為 22,538 pts,CPU 多核心為 1,497 pts,單核心為 124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2.8x。 ▲ 於 CINEBENCH 2024 測試中,GPU 為 22,538 pts,CPU 多核心為 1,497 pts,單核心為 124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12.8x。

    利用 Novabech測試,在綜合效能測試上,總分獲得 5,287 分。 ▲ 利用 Novabech測試,在綜合效能測試上,總分獲得 5,287 分。

    在 CrossMark 測試,總分獲得 2,100 分,當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375 分。 ▲ 在 CrossMark 測試中,總分獲得 2,100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2,375 分。

    在 PCMark 10 Extended 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測量 GPU 和 CPU 性能,在獲得 11,033 分,優於 91% 以上的測試電腦。 ▲ 在 PCMark 10 Extended 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測量 GPU 和 CPU 性能,在此獲得 11,033 分,優於 91% 以上的測試電腦。

    32GB DDR 5 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讀取 84,457 MB/s、寫入 76,686 MB/s、拷貝77,950 MB/s,延遲時序則為 86.1ns。 ▲ 32GB DDR 5 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讀取 84,457 MB/s、寫入 76,686 MB/s、拷貝77,950 MB/s,延遲時序則為 86.1ns。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條 1TB NVMe PCIe M.2 Gen 4 SSD,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6,737.2MB/s,寫入約為 4937.84MB/s。 ▲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條 1TB NVMe PCIe M.2 Gen 4 SSD,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6,737.2MB/s,寫入約為 4937.84MB/s。

    高水準的遊戲效能,3D 創作測試獲最高級

    Razer Blade 16 2024 在 21.99 mm 的機身厚度裡,是配置 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處理器,再配上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with 16GB GDDR6 VRAM 顯示晶片,TGP 為 175W ,以 16 吋的效能筆電來看,是相當薄型設計。而 GeForce RTX 40 系列顯示晶片在去年再升級  DLSS 3.5 技術,除了強化遊戲影像畫質之外,也更進一步更著重在即時光影追跡效果重建(Ray Reconstruction),藉此讓遊戲能有更逼真的光影互動表現。

    以下也以 3DMark 進行效能測試,利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下,是以 DirectX 11 為基準測試,進行高效能遊戲測試,在此獲得 32,263 分;而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9,107 分的表現,其中在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下,是加入即時光影追蹤效果,獲得 13,639 分,在效能等級排名上,幾乎要來到頂級電競桌機的等級。

    至於遊戲測試中,在《極地戰嚎 6》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將畫質自訂在「超高」,並開啟光影追蹤設定,以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得平均 121FPS 的效能表現。而在開啟需要更高效的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等「擴充功能」,則獲得 107FPS 的效能表現,還能維持破百的FPS 相當不錯。再以 3A 大作《古墓奇兵:暗影》來進行試測,在2560×1600 解析度下,開啟 DLSS 獲得 181FPS。至於光追遊戲《電馭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最高」,且開啟 DLSS 功能下,獲得115.07FPS,再啟用 DLSS 超解析度為極致性能,並開啟 DLSS 光線重構,獲得135.2FPS。

    另外,因為 RTX 4090 與 RTX 4080,擁有 2 個 8th Gen NVIDIA 編碼器(NVENC),於影音創作的表現也目當優異,在 Blender  這項 3D 創作測試中,具有跨平台、開放源碼,支援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特性,於 C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360.26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約 52% 的位置,整體的圖形運算效能表現算有著中階的水準;而在 GPU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7436.92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為最高效能水準。

    利用 Geekbench 6 選定於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進行測試,在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178,401 分;在 Vulkan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9,530 分。 ▲ 利用 Geekbench 6 選定於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進行測試,在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178,401 分;在 Vulkan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9,530 分。

    在 3DMark Fire Strike下是針對桌機顯卡測試的模式,獲得 32,263 分、170+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Fire Strike下是針對桌機顯卡測試的模式,獲得 32,263 分、17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下,則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4K,在項獲得 13,003分、180+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下,則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4K,在此項獲得 13,003分、18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9,107 分、180+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9,107 分、18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0,169 分、200+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10,169 分、200+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下,加入即時光影追蹤效果,獲得 13,639 分、185+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下,加入即時光影追蹤效果,獲得 13,639 分、185+fps 效能表現。

    在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用來針對 DLSS 3 功能測試,在 DLSS off 下為 30.43FPS,DLSS on 則是 115.38FPS 效能表現。 ▲ 在 3DMark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用來針對 DLSS 3 功能測試中,在 DLSS off 下為 30.43FPS,DLSS on 則是 115.38FPS 效能表現。

    Razer Blade 16  2024 評測:旗艦效能、精品質感,超過 15 萬的電競電值得嗎?

    在《極地戰嚎 6》測試,關閉垂直同,將畫質自訂在「超高」,並開啟光影追蹤定,以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得平均 121FPS。而在開啟需更高效能的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擴充功能」,則獲得 107FPS 的效能表現,能持在破百表現,相當不錯。 ▲ 在《極地戰嚎 6》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將畫質自訂在「超高」,並開啟光影追蹤設定,以 2560×1600 解析度下,測得平均 121FPS。而在開啟需更高效能的 DXR 光線追蹤反射、DXR 光線追蹤陰影等「擴充功能」,則獲得 107FPS 的效能表現,能維持在破百表現,相當不錯。

    在《古墓奇兵:暗影》進行試測,於 2560×1600 解析度下,開啟 DLSS 在極高效能,獲得 181FPS 的效能表現。 ▲ 在《古墓奇兵:暗影》進行試測中,於 2560×1600 解析度下,開啟 DLSS 在極高效能,獲得 181FPS 的效能表現。

     Razer Blade 16  2024 評測:旗艦效能、精品質感,超過 15 萬的電競電值得嗎?

    《電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最高」,且開啟 DLSS 功能下,獲得115.07FPS,再啟用 DLSS 超解析度為極致性能,並開啟 DLSS 光線重構,獲得135.2FPS。 ▲ 《電馭叛客 2077》來進行測試,於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畫質自訂在「光線追蹤:最高」,且開啟 DLSS 功能下,獲得115.07FPS,再啟用 DLSS 超解析度為極致性能,並開啟 DLSS 光線重構,獲得135.2FPS。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Intel Core i9-14900HX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360.26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約 52% 的位置,具階效能水準。 ▲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Intel Core i9-14900HX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360.26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約 52% 的位置,具中階效能水準。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GeForce RTX 4090 模擬渲染測試獲得 7,436.92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為最高效能水準。 ▲ 透過 3D 動畫創作軟體 Blender 進行效能測試,選定 GeForce RTX 4090 模擬渲染測試中獲得 7,436.92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為最高效能水準。

    Razer Blade 16 2024 總結:精品級的電競筆電,小幅升級不加價

    1.效能表現:搭載 Intel Core i9-14900HX 處理器加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晶片,以及與 32GB DDR5 記憶體和 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 為儲存裝置當中記憶體及 SSD 都再保留升級的彈性。規格可以說是當前頂規的配置,效能表現也不讓人失望,並新增了CPU 及 GPU 的手動超頻空間。

    2.外型設計:外型保持 Razer 筆電的精品質感,全機採用鋁金屬材質打造,以 CNC 一體成型工藝製成,讓機身更為堅固及精緻,至於機身表面則為陽極電鍍處理,減低刮傷的機率,不過還是得勤勞擦拭指紋,才能保持乾淨又美型的機身。

    3.影音品質:螢幕有三種規格可選擇,除了特別的雙模 mini LED 顯示器外,此款為 16 吋 OLED 螢幕,提供 60Hz、120Hz、240Hz  螢幕更新率,以及多種色域範圍模式,可進行螢幕調校,成像品質相當不錯。配備  4 個揚聲器,再加上具備 THX Spatial Audio 支援的進階聲道環繞音效,使用耳機時也能擁有精準的聲音定位。

    4.輸出入埠:一個 Thunderbolt 4(USB Type -C)、一個 USB 3.2 Gen 2(USB Type -C)、三個 USB 3.2 Gen2(USB Type -A)、HDMI 2.1、3.5mm耳麥孔、UHS-III SD 讀卡機,算是相當齊全,可用來外外接 8K 或 4K 螢幕,打造多螢幕輸的平台。而全尺寸的鍵盤,除具備防鬼鍵功能外,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鍵程雖短,但打字的手感還算不錯。

    5.性價比:由於高效能的輕薄筆電向來不便宜,在加上 Razer 提供的精品感,此款 Razer Blade 16 價格來到 155,990 元,除了高規格的配置、旗艦筆電的效能外,當然還有品牌的價值,不過價格與去年相比幾乎相當,只不過在沒有大幅升級的改變下,也考驗對 Razer 品牌的信仰。

    Razer Blade 16 2024 重要規格: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HX 2.40GHz
    • 記憶體:32GB DDR5 5600MHz(最大64GB)
    • 硬碟:2TB NVMe PCIe M.2 Gen 4.0 SSD
    •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90 with 16GB GDDR6 VRAM
    • 螢幕規格:16吋 OLED 螢幕、2560 x 1600 解析度、0.2ms 反應速度、240Hz 螢幕更新率
    • 連接埠:Thunderbolt 4(USB Type -C)、USB 3.2 Gen 2(USB Type -C)、三個 USB 3.2 Gen2(USB Type -A)、HDMI 2.1、3.5mm耳麥孔、UHS-III SD 讀卡機
    • 無線通訊:Intel AX211(802.11az)、Bluetooth 5.3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 變壓器:330W(GaN)
    • 電池: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95.2WHrs 
    • 體積:355×244×21.99(mm)
    • 重量:2.45 公斤
    • 售價:155,9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ynthID 可以在文字、聲音、圖像和影片中加入人類無法察覺的數位浮水印,用於檢測是不是由AI製作的'

    SynthID 可以在文字、聲音、圖像和影片中加入人類無法察覺的數位浮水印,用於檢測是不是由AI製作的

    提交: May 16,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這些工具會直接將數位浮水印嵌入 AI 生成的圖像、音訊、文本或影片中。SynthID 的浮水印技術都對人類不可見,但機器可以檢測到浮水印以供辨識。85e6cdf764a55c2be8b15124d66aa598

    能夠知道這些內容是不是由 AI 所產生的,這對於促進人們對資訊的信任至關重要。雖然 SynthID 並非解決諸如假訊息或錯誤歸屬等問題的萬靈丹,但它卻是針對此項緊迫的 AI 安全問題的一套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 

    該工具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並持續發展。它正被整合到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幫助個人和組織負責任地使用 AI 生成內容。 

    SynthID 如何運作?

    SynthID 使用各種深度學習模型和演算法來為 AI 產生的內容加入浮水印並進行辨識。 

    • 加入浮水印:SynthID 會將數位浮水印直接嵌入 AI 產生的內容之中,並且不會損害原始內容。
    • 辨識:SynthID 可以掃描圖像、音訊、文字或影片中的數位浮水印,幫助使用者確定內容(或部分內容)是否由 Google 的 AI 工具所產生。

    SynthID 用於 AI 生成文字 

    我們已將 SynthID 的功能擴展到為 Gemini 應用程式和網路體驗生成文字加入浮水印並進行辨識。 

    對於 AI 研究人員來說,找到一種既能為 AI 生成文字加入浮水印又不會影響其品質、準確性和創意輸出的穩健解決方案一直是一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將浮水印直接嵌入大型語言模型(LLM)用於生成文字的過程之中。 

    大型語言模型會逐個標記生成文字。這些標記可以代表單個字元、單詞或短語的一部分。為了創造連貫的文字序列,模型會預測下一個最有可能生成的標記。這些預測基於先前的詞語以及分配給每個潛在標記的概率分數。 

    例如,對於短語「我最喜歡的熱帶水果是 __。」,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會使用「芒果」、「荔枝」、「木瓜」或「榴槤」等標記來完成句子,並且每個標記都賦予一個概率分數。當有多種不同的標記可供選擇時,SynthID 可以調整每個預測標記的概率分數,前提是不會影響輸出的品質、準確性和創造力。 

    這個程序會在生成的文字整段內容中不斷重複,因此單個句子可能包含十個或更多調整過的機率分數,而整頁文字可能包含數百個分數。包含模型詞彙選擇以及調整過機率分數的最終分數模式,即被視為浮水印。此技術僅需三個句子即可使用。隨著文本長度的增加,SynthID SynthID 的穩健性和準確性也會隨之提高。

    SynthID 可以在文、聲音、圖像和影片加入人類無法察覺的數位浮水印,用於檢測是不是由AI製作的

    SynthID 用於 AI 生成音樂 

    2023 年 11 月,SynthID 的功能擴展到為 AI 生成音樂和音訊加入浮水印並進行辨識。SynthID 的首次部署是透過 Lyria,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最先進的 AI 音樂生成模型,由 Lyria 模型生成的 AI 音訊都直接在其波形中嵌入 SynthID 浮水印。 

    ▲SynthID 在人工智慧產生的音訊中加入了人耳無法察覺的數位浮水印。

     

    首先,SynthID 將音頻波(聲音的一維表示形式)轉換為聲譜圖。這種二維視覺化顯示了聲音的頻率頻譜如何隨時間演變。

    SynthID 將音訊轉換為視覺聲圖以加入數位浮水印。 ▲ SynthID 將音訊轉換為視覺聲譜圖以加入數位浮水印。

    計算完聲譜圖後,數位浮水印就會被加入進去。最後,聲譜圖會轉換回波形。在此轉換過程中,SynthID 利用音訊屬性來確保浮水印對人耳不可聞,進而不影響聆聽體驗。 

    浮水印具有魯棒性,能夠抵抗許多常見的修改,例如加入噪音、MP3壓縮或加快和減慢曲目的播放速度。SynthID 還能夠掃描音軌以檢測不同位置是否存在浮水印,幫助使用者判斷音軌的部分內容是否可能由 Lyria 生成。 

    SynthID 用於 AI 生成圖像和影片 

    SynthID 會直接向 AI 生成圖像的圖元或 AI 生成影片的每一個影格中加入對人眼不可見的數位浮水印。我們設計此浮水印不會影響圖像或影片品質,並允許浮水印保持可檢測性,即使經過裁剪、加入濾鏡、更改顏色、更改影格率(對於影片)以及使用各種有損壓縮方案(通常用於 JPEG 圖像)等修改之後浮水印仍然可以被檢測到。 

    即使在加入濾鏡、更改顏色和亮度修改之後,浮水印也可以被偵測到。 ▲ 即使在加入濾鏡、更改顏色和亮度等修改之後,浮水印也可以被偵測到。

    SynthID 可以在哪裡取得? 

    這項技術可供使用我們的文字轉圖像模型 Imagen 3 和 Imagen 2 的 Vertex AI 客戶使用,這些模型可以生成各種藝術風格的高品質圖像。SynthID 技術也正在為 ImageFX 上的圖像輸出加入浮水印。 

    我們還將 SynthID 整合到 Veo 中,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功能最強大的影片生成模型,可供 VideoFX 上精選創作者使用。

    SynthID 可以在文、聲音、圖像和影片加入人類無法察覺的數位浮水印,用於檢測是不是由AI製作的 

    SynthID 也能夠掃描單個圖像或影片的各個影格以檢測數位浮水印。使用者可以透過搜尋或 Chrome 中的「關於此圖片」功能來辨識圖像(或圖像的一部分)是否由 Google 的 AI 工具生成。

    使用「關於圖像」功能的範例,其 SynthID 可以幫助用戶確定圖像是否是使用 Google 的 AI 工具產生的。 ▲ 使用「關於此圖像」功能的範例,其中 SynthID 可以幫助用戶確定圖像是否是使用 Google 的 AI 工具產生的。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孝周成合體生化人'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孝周成合體生化人

    提交: May 16,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Disney+ 科幻懸疑韓劇《支配物種》已迎來大結局,編劇在最後一集為觀眾帶來震撼轉折,引爆全網熱議,其中呼聲最高的解讀是劇情就如同《可憐的東西》般,甚至更加腦洞大開。E0baa899403494a47a3154b9ece0e3e5

    由《秘密森林》編劇李秀妍執筆的 Disney+ 科幻懸疑韓劇《支配物種》,終於在本週迎來精彩大結局!然而編劇卻在最後一集為觀眾帶來震撼轉折,引爆全網熱議,「難怪韓孝周說李秀妍的腦袋怎麼能裝這麼奇妙的故事。」其中呼聲最高的解讀是劇情就如同《可憐的東西》般,甚至更加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卻意外與韓孝周成合體生化人,讓不少觀眾都相當震驚。

    《支配物種》已經迎來大結局,韓孝周飾演的 BF 培養肉生技公司的執行長「尹自由」遭人陷害,因為一場嚴重車禍生命垂危,公司眾人被迫首次操作全身人工器官移植手術,以保尹自由的性命。與此同時,BF 總公司卻遭到國務總理鮮于宰(李熙俊)的惡意搜查,就在公司陷入激烈槍戰之時,雖然朱智勛飾演的保鏢禹採耘及時出現,卻也不免遭到槍擊,一時間畫面血流成河,網友也紛喊「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血腥愛情故事」、「是血流成河的愛情!」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周成合體生化人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周成合體生化人

    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全劇反派大 BOSS 李熙俊計謀得逞,在此次搜查中成功取得韓孝周花費十年研發的人工器官樣品,正當韓孝周、朱智勛生死未卜時,最後畫面卻出現韓孝周的聲音「蔣英實,我在哪裡?」搭配原本身負重傷的朱智勛躺在實驗室突然睜眼的畫面,讓網友瘋猜作品結局。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周成合體生化人

    其中呼聲最高的解讀是兩人如《可憐的東西》劇情般,韓孝周的大腦及意識被植入朱智勛的身體,又或是韓孝周已成為人工 AI 蔣英實 2.0,而朱智勛則再次成為 BF 人工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案例。腦洞大開的結局,或許只有觀眾自己看過影集後,方能體會網友的崩潰、又或是再次從影集細節中找到編劇鋪陳已久的故事真正結局。

    《支配物種》結局比《可憐的東西》更腦洞大開?朱智勛英雄救美意外與韓周成合體生化人

    《支配物種》的燒腦劇情使其開播後熱度持續飆升,除了朱智勛、韓孝周之外,也讓其他演員們再創事業巔峰,包括飾演超級大反派的李熙俊完美演繹心機深沉的國家總理,瘋魔又偏執的形象轉變讓觀眾印象深刻;飾演 BF 集團培養液技術總負責人溫山的李茂生,除了如「寵妻魔人」般回回遭遇危難都溫柔照護韓孝周、更在每次 BF集團面臨危機時沉著以對,成了圈粉魅力與朱智勛比肩的新晉男神。

    《支配物種》已迎來精彩大結局,全劇在 Disney+ 獨家熱播中。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Google 正在徹底改造搜尋引擎,全面使用AI人工智慧'

    Google 正在徹底改造搜尋引擎,全面使用AI人工智慧

    提交: May 16, 2024, 8:00pm CST
    标签  [编辑]
    從「AI 概覽」到自動分類,Google 正將 AI 引入搜尋過程的每個環節。Eb3d4c1c08e3aa68f4390586ad736c76

    一年之前,Google 表示相信 AI 是搜尋的未來。顯然,這個未來已經到來:Google 正開始向美國使用者推出「AI 概覽」(先前稱為搜尋生成體驗,SGE),並很快將向全球推出。很快,數十億 Google 使用者將在許多搜尋結果頂部看到 AI 生成的摘要。這僅僅是 AI 改變搜尋方式的開始。 

    「有了生成式 AI,Google 能夠為你完成更多搜尋工作。」 Google 搜尋新任搜尋主管莉茲·瑞德(Liz Reid)說,她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致力於 AI 搜尋的各個方面。「它可以減輕許多搜尋的繁瑣工作,讓你可以專注於完成任務所需要的部分,或探索你感興趣的部分。」 

    莉茲逐一列舉了旨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功能,所有這些功能都在週二的 I/O 開發者大會上由 Google 公開宣佈。當然,有「AI 概覽」,旨在為你的查詢提供一般答案,以及指向更多資訊來源的連結。還有一個新的 Lens 功能,可以讓你透過拍攝影片進行搜尋。還有一個新的規劃工具,基於單一查詢自動生成行程日程或用餐計劃。還有一種新的由 AI 驅動的網頁結果組織方式,例如當你想在新城市尋找餐廳時,它可能會在你甚至沒有提出要求的情況下,為約會之夜和商務會議各自提供一批餐館讓使用者選擇。 

    這簡直就是搜尋引擎的全堆疊 AI 化。Google 正使用其 Gemini AI 來理解你的查詢內容,無論你是輸入文字、說話、拍照還是拍攝影片。 

    它正在使用一個新的專門的 Gemini 模型來總結網路並向你顯示答案。它甚至使用 Gemini 來設計和填充結果頁面。

    谷在使用人工智慧來填充和組織搜尋結果頁面。 圖片來源:Google ▲ 谷歌正在使用人工智慧來填充和組織搜尋結果頁面。 圖片來源:Google

    不過,並非每次搜尋都需要如此大量的 AI,也不是每次搜尋都會用到它。莉茲說:「如果你只想導航到某個網址,例如你搜尋沃爾瑪並希望前往 walmart.com。加入 AI 其實沒什麼太大的益處。」 她認為 Gemini 最有幫助的是在更複雜的情況下,這類情況要嘛需要進行大量搜尋,要嘛根本不會去 Google 搜尋。 

    莉茲喜歡的一個例子是本地搜尋。(由於需要瀏覽大量相似的列表和評論才能找到真正好的東西,所以在AI領域你常常會聽到這個例子) 她說,使用 Gemini,我們可以做到「在波士頓 Beacon Hill 半小時步行範圍內,找到評分四星以上且最適合的瑜伽或普拉提工作室」。也許,她繼續說道,你還想要有關哪個工作室對初學者提供最優惠的資訊。「因此,你可以獲得來自知識圖譜和網路的綜合資訊,並將它們整合在一起。」 

    將知識圖譜和AI結合起來 —— 融合谷歌的舊搜索工具和新工具,對莉茲和她的團隊來說至關重要。搜尋中的一些事情已經被解決,例如體育比分:「如果你只想查看比分,該產品運作得相當不錯。」莉茲說。在這種情況下,Gemini 的工作是確保你無論如何奇怪地詢問都能獲得比分。「你可以考慮擴展可以成功觸發比分的提問類型」,她說,「但你仍然希望得到最典型的體育資料。」

    並非每個搜尋都會獲得人工智慧概覽,但許多搜尋都會。 圖片來源:Google ▲ 並非每個搜尋都會獲得人工智慧概覽,但許多搜尋都會。 圖片來源:Google

    對於 Google 和任何其他搜尋引擎來說,獲取優質資料是關鍵所在。莉茲說,創建新的搜尋特定 Gemini 模型的部分動力在於使其專注於正確獲取資訊。「任何語言模型都需要在創意和事實之間取得平衡」,她說。「我們真的會將它偏向事實方面。」AI 概覽可能既不好玩也不迷人,但結果是,它們可能會更頻繁地提供正確的資訊。(不過,沒有哪個模型是完美的,Google一定會因為生成的幻覺和徹頭徹尾的虛假概覽而面臨許多問題。) 

    隨著 AI 進入搜尋領域,諸如 Perplexity 和 Arc 樣的產品因會因為在網路上搜集和總結訊息,而沒有引導使用者造訪實際訊息來源而受到質疑。莉茲說這是一個棘手但重要的問題,Google 嘗試做正確事情的一種方法就是簡單地不對某些內容觸發概覽。但她同時也確信,並且表示早期資料顯示這種新的搜尋方式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點擊開放網路的連結。她說,當然,它可能會削弱低價值的內容,但是「如果你將 [連結]視為更深入的挖掘,那麼那些提供觀點、特色、體驗或專業知識的網站——人們仍然需要這些。」 她指出,年輕的使用者總是渴望獲得對其查詢的內容有人性化見解,並表示 Google 的職責仍然是為他們提供這一點。 

    在大約過去十年的的大部分時間裡,Google 一直在嘗試改變你的搜尋方式。它最初只是一個輸入關鍵字的框; 現在,它希望成為一個無所不知的存在,你可以以任何想要的方式進行查詢,並以最適合你的方式獲取答案。「你可以增加豐富性,讓人們自然地提出問題」,莉茲說。對 Google 而言,訣竅在於讓更多人提出更多問題,這會為 Google 帶來越來越多的收入。對於使用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種與網路完全不同的互動方式:更少的輸入、更少的標籤頁,以及更多與搜尋引擎的對話。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一輛惡意車輛就能癱瘓城市交通!美國智慧號誌系統存在嚴重漏洞'

    一輛惡意車輛就能癱瘓城市交通!美國智慧號誌系統存在嚴重漏洞

    提交: May 16,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I-SIG系統研究發現一輛車就能增加68.1%交通延遲」8c8aec494d8fa07b99813fd2006c77fd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只需一輛惡意汽車,就能欺騙美國智慧交通控制系統的運作,使其誤判路口處於滿載狀態,迫使交通控制演算法改變其正常的行為,進而導致交通堵塞甚至癱瘓路口。 

    該研究團隊的研究重點是目前全球汽車製造商都在積極研發的車聯網(Connected Vehicle, CV)技術。 

    儘管 CV 涵蓋了大量標準和協議,但過去幾年中銷售的大部分智慧汽車都具備以下兩種主要技術: 

    • 車輛對車輛(Vehicle-to-Vehicle, V2V)技術:此技術使汽車可以相互溝通,分享行進路徑、方向、速度和其他數據。這允許車輛避免交叉行駛路線,並能在前方車輛突然停車時及時偵測,讓附近車輛避免潛在碰撞。
    • 車輛對基礎設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 V2I)技術: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與交通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匯流處和城市街道路口)分享車輛移動細節的標準。 
    美國交通部 I-SIG 系統的漏洞 

    在美國,交通運輸部 (DOT) 已開始實施名為智慧交通信號系統(Intelligent Traffic Signal System, I-SIG)的 V2I 系統,該系統已經在紐約、坦帕(佛羅里達州)、夏延(懷俄明州)、坦佩(亞利桑那州)和帕洛阿爾托(加利福尼亞州)的街道上投入使用。 

    但密西根研究團隊表示,當前預設配置的 I-SIG 系統易受基本資料欺騙攻擊。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由於信號控制演算法層級的漏洞」,他們稱之為「最後一輛車輛優勢」。這意味著最後到達的車輛可以決定交通系統演算法的輸出。 

    研究團隊表示,I-SIG 系統沒有針對欺騙攻擊的防護措施,允許一輛車輛發送重複訊息給交通路口,冒充最後到達路口的車輛。

    研究人員實施 I-SIG 攻擊 

    研究人員表示,攻擊者可以利用此漏洞欺騙交通控制系統,使其誤認為車輛正源源不斷地從左車道的各個方向駛來。系統會改變紅綠燈信號並延長紅燈時間以容納這些不存在的車輛,進而導致整個路口的延誤。 

    研究人員說:「來自單一攻擊車輛的偽造軌跡數據,可以將總延遲時間增加多達 68.1%,這完全抵消了使用 I-SIG 系統的優勢 (26.6% 的減少),甚至使交通狀況比不使用 I-SIG 系統時還要糟糕 23.4%。」 

    根據模擬交通模型,密西根團隊表示,進入路口的車輛中有五分之一花了七分鐘才通過了原本只需半分鐘的路口。 

    研究人員總結說:「根據我們的分析,儘管 I-SIG 系統在良性環境下顯示出降低交通延遲的高效性,但當前的演算法設計和配置選擇易受資料欺騙攻擊,即使單一攻擊車輛的資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操縱交通控制,造成大規模擁堵。」 

    漏洞並非適當的攻擊途徑

    目前尚不清楚密西根研究團隊發現的漏洞將如何被惡意分子利用,因為要在大城市地區長時間分散部署數千輛惡意車輛才能對當地商業部門造成任何真正的經濟損失。 

    更可行的攻擊場景是創建一種可以在車輛之間自行傳播的病毒,進而在全國範圍內癱瘓路口,而不需要在每個路口都部署專門的惡意車輛。但是,如果攻擊者能夠大規模地透過惡意軟體感染車輛,那麼車主應該擔心比等待更長的紅綠燈更嚴重的後果。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仍證明了儘管一些國家已經在城市中部署智慧交通控制系統,但即使在 IOActive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此類技術存在問題四年後,這些系統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 

    有關詳情請參閱研究論文《Exposing Congestion Attack on Emerging Connected Vehicle based Traffic Signal Control》(揭露針對新興連網車輛交通信號控制的擁塞攻擊),該論文於 2 月底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行的 NDSS 研討會上發表。

     

    資料來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BIOSTAR 映泰推出 Intel Baseline BIOS 更新'

    BIOSTAR 映泰推出 Intel Baseline BIOS 更新

    提交: May 16,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BIOSTAR 映泰推出 Intel 700/600 系列主機板 BIOS 更新,增強系統穩定性和效能21d66e36bd9d33e849269540d87e2b70

    高階主機板、電競與電腦周邊設備國際大廠 BIOSTAR 映泰,今日宣布針對 BIOSTAR 映泰 Intel 700/600 系列 VALKYRIE、RACING 和 SILVER 主機板推出 Intel Baseline BIOS 更新來進一步提升系統穩定性和效能。 

    BIOSTAR 映泰在 BIOS 設置中加入了「Intel Default Settings」選項來強化 Intel 第 13/14 代 K-SKU 處理器在高負載使用情形下的穩定性。消

    費者可至 BIOSTAR 映泰官方網站上提供的最新版本 BIOS 更新來設定。完成最新 BIOS 的升級後,「Intel Default Settings」模式將出現在 BIOS 的 CPU Power Management 選項中,確保消費者安心享受最佳性能與穩定的系統使用體驗。

    如何設定:

    在 BIOS 設置中選擇 CPU Power Management 選項

    BIOSTAR 映泰推出 Intel Baseline BIOS 更新

    點擊 Turbo Power Limit 選項並選擇您偏好的設定(Auto / Intel Default Settings / Manual)

    BIOSTAR 映泰推出 Intel Baseline BIOS 更新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提交: May 16,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臺灣位於活動頻繁的板塊地震帶上,現在只要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 GIS 查詢系統」輸入地址,就能查到自己家是否位在斷層帶。2035a72ea9f2e84b968b1f20fa50dd42

    臺灣位於活動頻繁的板塊地震帶上,氣象局也曾在去年公布臺灣 44 條斷層的「發震機率圖」,而在經歷 4 月初花蓮發生芮氏規模 7.2 強震後,更多人擔心自己居住地區的安全性,畢竟活動斷層很容易再發生斷層活動而引發地震。現在只要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 GIS 查詢系統」輸入地址,就能查到該位置是否位在斷層帶。

    臺灣活動斷層 GIS 查詢系統 網址: [https:]]

    步驟 1:打開「臺灣活動斷層 GIS 查詢系統」網頁後,會先出現注意事項,按下「同意並進入 GIS 查詢系統」即可。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步驟 2:在地圖的左側可以看到分類標籤,先按下「圖層」選項,並展開「地震資訊」。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步驟 3:可勾選「分布圖」、「災害性地震」、「顯示有感地震(近 2 月)規模4.0 以上」⋯等,右側會同步顯示。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步驟 4:接著展開「斷層」,勾選所有活動斷層資訊,才會在地圖上顯示斷層位置。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步驟 5:要查詢是否位於斷層帶,點選「定位」類別標籤,輸入詳細的地址,按下「定位」後,即可在右側地圖顯示。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步驟 6:若是位置處理斷層帶,會位在紅色區域內,並可以看到是屬於哪個斷層。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如何查詢是否住在地震斷層帶?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MD Zen5 旗艦筆電 APU 現身:功耗可達1 20W、GPU 傳可媲美 4060'

    AMD Zen5 旗艦筆電 APU 現身:功耗可達1 20W、GPU 傳可媲美 4060

    提交: May 16, 2024, 5:30pm CST
    标签  [编辑]
    AMD Strix Halo:Zen5 架構銳龍頂級移動平台的全面揭秘46bf3e8dac9631253cb8b5676590397e

    AMD 將在桌機、筆電上推出多款基於 Zen5 架構的新一代Ryzen,其中的 Strix Halo 定位頂級行動平台,規格拉得非常高,功耗也放得非常高,竟然能達到 120W。在最新的一份進出口貨物清單上,已經可以看到 Strix Halo 的字樣,確認會採用新的封裝介面 FP11,而在功耗上赫然列出了 120W。按照傳聞,熱設計功耗最低也會有 55W。

    有趣的是,它會自帶記憶體,容量 32GB、64GB,應該是直接銲接在主機板上。

    Strix Halo 將採用 chiplet 整合封裝設計,其中 CPU 部分預計有 8 個、12 個、16 個等至少三種組態,還有最多 16MB 二級快取、32MB 三級快取。

    GPU 升級到 RDNA3+ 架構,最多 40 個計算單元,要知道 RX 7600 XT 也不過是 32 單元,有廠商透露其性能最高有望媲美行動版 RTX 4060,甚至還有的說能達到行動版 RTX 4070!

    記憶體支援高達 LPDDR5X-8000,還有特別的 32MB MALL 快取,類似現在顯示卡里的無限快取,雙雙為 GPU 加速。

    NPU 算力也進一步提高至最多 60TOPS。

    AMD Zen5 旗艦電 APU 現身:功耗可達1 20W、GPU 傳可媲美 4060

    AMD Zen5 旗艦電 APU 現身:功耗可達1 20W、GPU 傳可媲美 4060

    AMD Zen5 旗艦電 APU 現身:功耗可達1 20W、GPU 傳可媲美 4060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提交: May 16, 2024, 5:30pm CST
    标签  [编辑]
    真的很快!D44a6402747192896b605f4e7d9f3c95

    玩家們要跟上腳步了,2024 年,Wi-Fi 7 將成為最新的旗艦分享器規格。最高可達 46Gbps 的頻寬、同時可使用 2.4GHz、5GHz、6GHz 三個頻段,不浪費一絲一毫的頻譜資源,延遲也會變得更低,幾乎是近十年的 Wi-Fi 標準演進以來,最完美的一次更新。

    網通解決方案大廠 TP-Link 趁勢推出了不少相關型號,有專職於路由器本身機能的 Archer 系列,建購 Mesh 環境的 Deco 系統,以及商用地吸頂式基地台等等。這次我們要介紹的,是在 Archer 產品線中規格也極豪華的 Archer BE800。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19Gbps,三頻同時運行

    同時使用 2.4GHz、5GHz、6GHz 三個頻段是 Wi-Fi 7 的主打特色-多重連接模式技術 (MLO),對玩家來說不只是不必選擇頻段,系統會自動集成最多的資源來供無線網路使用。如果全部加總起來,最理想的狀態可提供 19Gbps 的總頻寬。

    19Gbps 是什麼概念?假如玩家手上有台最頂級的 Wi-Fi 6 路由器,那麼最快也只會有 9.6Gbps,加上 WiFi 7 對 WiFi 6 的很多規格做了再補強,讓無線網路的運作機能更完整,因此待 Wi-Fi 7 相關機種上市後,實在沒有再採購 WiFi 6 的理由。

    當然了,Archer BE800 尚不是 TP-Link Archer 系列最高階的型號,如果攻頂的話是 Archer BE900,速度會是接近 Wi-Fi 6 的五倍、Wi-Fi 5 的十三倍,就算一個人用不到那麼高的頻寬,這也代表同時可讓更多人連上線。

    Wi-Fi 6 難道不夠好嗎?

    有長期關注網通裝置的玩家都知道,其實 Wi-Fi 6 當初問世時,技術重點並不是帶來飛躍式的速度提升。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OFDMA 正交分頻多工存取,這個聽起來就很專業的名詞是 Wi-Fi 6 的宣傳重點之一,它的目的是讓路由器可以同時跟很多裝置溝通,而不是需要排隊。另外還有 BSS Coloring  避免雜訊干擾等,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機能,但它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對頻寬的實際增長較為有限。

    相較下,Wi-Fi 7 直接把頻道寬度拉到 320MHz,差異從下圖就可以一覽無疑(圖片來源:TP-Link)。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看懂 Wi-Fi 7 的幾個關鍵名詞

    不少網通業者都喜歡用卡車與高速公路來比喻無線網路傳輸規格,這次我們也來這麼做吧!請留意,以下的卡車,都是以光速運行。

    16x16 MU-MIMO,流量容量都加倍

    在物理傳輸概念上,Wi-Fi 的空間串流數大便是美。 Wi-Fi 6 的極限是 8 個,Wi-Fi 7 一舉翻倍來到 16 個,理論上,速度是直接加倍,夠大的吞吐量同時也讓所有連接裝置都能享有充足的頻寬。

    試想路由器是個物流中心,一次可派出 8 台卡車,跟一次可派出 16 台有何區別。

    4K-QAM,承載密度變高、串流更流暢

    同樣的資料封裝,Wi-Fi 7 可以承載 12 bits 的資料,可想像成體積不變、但單位容量愈來愈大的固態硬碟。既然同一台卡車能承載的貨物變多了,就不必靠下台卡車才能載完,這對講求低延遲、即時性的應用很吃香,比如遊戲或串流。

    Multi-RU & Preamble Puncturing

    無線網路在傳輸時可以分為很多個資源單位(RU),是頻寬的畫分單位。Wi-Fi 6 含之前的規格很容易會出現空閒的資源單位,閒置代表浪費,也就是效率低。可想像成某條道路一次只能通過一台大卡車,此時 Preamble Puncturing 可以把其它貨物裝到較小的卡車走其它小路,兩台車就能同時到達,效率於是變高。

    MLO 把頻段資源用好用滿

    前文有提過,MLO 最主要是可以同時使用三個頻段,而且是盡其可能的將其塞滿。為何要這麼做?這同時是一種規避風險的作法。如果有三台卡車同時行駛於三條公路上,就算其中一台或兩台塞車、發生意外,至少還會有一台可到目的地,而不必重新發車。

    另外一個優點是,MLO 也可以把最重要的資訊利用當下最合適的頻段送出,來達成高效傳輸。

    這不是 PS7,這是 Wi-Fi 7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TP-Link Wi-Fi7 Archer 系列的外型,真的很容易讓人誤會是次世代主機啊!從機身開始看,前面板是用 LED 陣列組成,可顯示天氣、時間或表情符號。背後的 I/O 是精彩之處,一共有 4 個 2.5 Gbps 網路孔、兩個 10 Gbps 網路孔(其中一個是 SPF+/RJ45 雙模),外加一個 USB 3.0 埠口。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前面板可自訂表情符號,以像素為單位來顯示。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表情符號可由 App 來設定。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驚人的輸出入埠口,整體頻寬要應付中小型辦公室絕對綽綽有餘。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4 個 2.5Gbps 加上雙 10Gbpes 埠,其中一個可走 SFP+,配合 USB 3.0 還能接外接硬碟。

    在實測效能前,玩家們看到這樣的配置多少會產生疑問:究竟是什麼應用才能把這些有線及無線的頻寬吃滿?其實要把 2.5Gbps 吃滿很簡單,用一顆傳統硬碟來傳輸資料就能搞定。10Gbps 呢?存取一顆 NVMe 固態硬碟一樣就能塞滿。而且別忘了這是一台分享器,重點是可以同時讓很多台電腦或設備進行存取,而不是只為了服務一台主機。

    講得更白點,高速無線分享器存在的目的,除了要讓有線跟無線傳輸一樣快,同時也要讓區網跟本機一樣快,形成無縫的操作體驗。

    雖然天線沒有直接外露,但是 Archer BE800 的機身內藏了 8 根陣列天線 ,搭配高通 4 核心處理器來應付海量的傳輸資料。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內建豐富機能家庭照護 HomeShield

    TP-Link 的軟體面特色是安裝很直覺容易,配合手機上的 Tether App 幾乎可以完成絕大部份的設定及管理。其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是 HomeSheild 家庭照護軟體。

    大部份的玩家不太可能會在電腦主機或行動裝置上裝額外的防火牆軟體,只靠作業系統本身的設定又太過麻煩。這時候透過路由器來統一控制反而是很理想的作法,尤其是當區網內有很多裝置的時候,HomeShield 透過時間、網段、網路服務或網站的管制可以很有效的達成各種防火牆應用,比如家長控制等等,也可以避免有心人士在不正確的時段連入。

    QoS 流量管理則是可以控制各種服務的優先權。Archer BE800 的有線跟無線頻寬雖然大,要完全塞滿倒也不是那麼困難,透過 QoS 來調配網路遊戲、串流及檔案傳輸等等應用的優先權,可以有效避免頻寬被某個應用或某個裝置獨佔。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用 Tether App 介面就可以知道目前機器的運行狀況。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如果有高頻寬佔用裝置,也會顯示出來。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系統內建每日的流量統計。

    全 GBps 起跳的速度,就是過癮

    在實測效能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測試環境的組成,因為一定有不少玩家好奇,要去哪找支援 Wi-Fi 7 的網卡,以及如何幫電腦新增 10GbE 網路埠。

    目前 Wi-Fi 7 網卡確實不多,最知名的型號是 Intel 的 BE200,不過不容易買到。光華商場可以找到的反而是技嘉的 GCWIFI7,PCIe 介面,沒有預期中貴,兩千塊新台幣有找,極限速度是 4900Mbps。TP-Link 預計也會推出 Archer TBE550E,所以不必太擔心。

    10GbE 網卡就簡單的多,TP-Link 自己就有出 10GbE 網卡,價格很實惠,新台幣 2,500 以內就有(官方建議售價新台幣 2,399)。至於其它廠牌可能要 3,000 新台幣以上才買得到,USB 介面則會更貴。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有了高速有線及無線網卡,就可以配合 Archer BE800 搭建高速區網了……嗎?建議還要把作業系統的版本更新至最新。目前 Wi-Fi 7 的實作瓶頸並不是在路由器上,而是在網卡及作業系統端。不過倒也不必做太複雜的調校,因為網路就是要隨插即用,有在做系統更新的 Windows 11 使用者都不用太擔心。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在作業系統的裝置管理員裡,可以看到網卡支援的協定。事實上,Wi-Fi 7 是 802.11be EHT,圖中 BE200 顯示的是 802.11ax EHT,但仍然可以支援 Wi-Fi 7 無誤。 

    4Gbps 是什麼概念?4Gbit/s 約等於 500MB/s,這是 SATA SSD 的極限速度了啊!透過 Archer BE800 在區網「無線」傳輸資料,就跟在本機的 SATA SSD 有線存取資料一樣快。這個速度已經可以在區網直接編修 5K 的廣播級影音資料、或是 8K 的 H.265 影音,等於整個區網都是你的無線本機儲存空間。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首先測試對外的連網速度。目前中華電信光世代在大部份區域都能申裝 2Gbps 的寬頻,恰巧可以發揮 Archer BE800 的內外網銜接優勢。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圖中可以看到,下載的速度可以來到 1700Mbps。這件事對於一般只有 1GbE 對外網路埠的路由器來說,是辦不到的。Archer BE800 的 WAN 廣域網路埠可達 10GbE,代表若寬頻業者有提供更高速的服務,也是可以應付。

    接著我們在區網內使用 OpenSpeedTest 架設一個測速的本地伺服器,讓具備 WiFi 7 網卡的筆電先連上 Archer BE800,Archer BE800 再透過 10GbE 連本地伺服器。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這是在最佳條件下測出的速率,上下載皆突破 4000Mbps。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這是在一般條件下測出的速率,上下載約在 3000~3700Mbps 之間。

    接著我們再用 iperf 來測試平均頻寬極限,在嚐試過各種最佳化條件後,得出的平均速率是 4Gbits/sec 以上。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以上的測試結果,究其因是受到 WiFi 7 無線網路卡的限制,不然以 BE800 的能耐來說,成績要再上去並不困難。然而,此數字也已經很驚人了,Netflix 最高畫質串流也才 25Mbits/sec,代表這次的測試結果可以讓 163 台裝置同時收看 Netflix 最高畫質影片,很適合機場貴賓室應用。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真的很快!TP-Link Archer BE800 讓 WiFi 速度再上層樓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隨著固態硬碟的速度愈來愈快,WiFi 的演進也是剛好跟上而已。如果有人說「那麼快的 WiFi 跟本用不到」,那就代表他願意接受區網的速度比本機慢。願意組裝或使用桌機的玩家會愈來愈少,每台裝置的自有儲存空間畢竟有限,日後區網的儲存池應用很可能會再興起,比如把資料集中於 NAS 或分散到不同的裝置管理,這時候有夠快的區網架構就很重要了。

    而且別忘了,路由器的一大存在目的就是為了共享。Archer BE800 的無線頻寬可以容納約八張 2.5Gbps 有線網卡直接連線,或是 20 個 GbE 有線訊源同時傳輸。說充裕很充裕,要發揮其 100% 效能也不困難,簡單的說就是不會不夠用、也不會用不到,對影音工作室來說更會是期待已久的寶物。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假設像Archer BE800 這樣等級的路由器不存在,要打造高速的區網資料交換環境會有多麼困難。買一堆隨身硬碟做 DAS 嗎?

    充裕的頻寬、極低的延遲,加上有效率的資源管理及網路控管機能,Archer BE800 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 WiFi 7 分享器,買一台可以撐到中華電信推出 10Gbps 光世代,叫它次世代路由器實在不誇張。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配合 TP-Link 自家 10GbE 網卡,解開高速網路封印!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連線對戰也能有低 ping 值表現。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配合 App 使用,裝置狀態一目了然。

    Wi-Fi 7 旗艦來襲!TP-Link Archer BE800 次世代路由器

    機身上的快速按鈕非常人性化,操作更直覺。

    產品網址:

    [http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ony Xperia 1 VI 初步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步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提交: May 15, 2024, 2:06am CST
    标签  [编辑]
    新的 Xperia 1 VI 外型設計和前幾代頗為相似,這代機種主要調整了螢幕比例、解析度、升級了望遠鏡頭的焦段,並且換上新的旗艦處理器和散熱系統。D1f8ebe7a1bce7ba13c20fbdc07ff779

    今年上半年最後一款旗艦機 Sony Xperia 1 VI 終於正式發表,有別於過去 Sony 會在二三月的 MWC 上推出新旗艦,這兩年新產品亮相的時間都要到接近年中才出現。

    新的 Xperia 1 VI 外型設計和前幾代頗為相似,這代機種主要調整了螢幕比例、解析度、升級了望遠鏡頭的焦段,並且換上新的旗艦處理器和散熱系統。

    從 4K 螢幕換成 Full HD 螢幕,增加 LTPO 自適應更新率

    過去 Sony 在螢幕規格上算是走得非常前面,在主流手機還在使用 Full HD 解析度或是 2K 解析度時,Sony 就直上 4K,畫面的精細度和整體色彩調校在旗艦手機中都算是數一數二的。

    不過來到 Xperia 1 VI,Sony 反倒將螢幕解析度從 4K 降到 Full HD,對此 Sony 給出的說明是由於目前 4K 技術還沒辦法搭配上 LTPO 自適應更新率,為了要提供使用者更持久的電池續航表現,所以改為 Full HD 解析度,並且搭配 1 至 120Hz 的自適應螢幕更新率(LTPO)配置。

    左 Xperia 1 VI,右 Xperia 1 V。 ▲ 左 Xperia 1 VI,右 Xperia 1 V。

    但為什麼不是改用 2K 搭配 LTPO 而是直接變成 Full HD 這點 Sony 就沒有多做說明了。

    螢幕比例不再堅守 21:9

    螢幕更新的不只是解析度,螢幕比例也從過往的 21:9 改為 19.5:9,這樣的改變對於使用者來說應該算是優點,畢竟目前主流的影片規格大多是 16:9 的格式,過去 21:9 的比例過於纖長,如果要滿版觀看的話,畫面兩邊就會被裁切,如果不想被裁切的話,螢幕上下又有非常大的黑邊,看起來沒那麼好看,但換成 19.5:9 這個和目前主流手機相近的比例後,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此外,螢幕顯色技術也從過去的 Triluminos 原色顯示技術改為新的 Powered by BRAVIA 顯色技術,新的這項技術指的是透過 AI 來配對 BRAVIA 電視和 Xperia 手機的顯示色彩,讓手機上的色彩呈現可以和電視一樣出色,實際上看起來表現確實很不錯,色彩呈現頗為真實不會太過艷麗,畫面的對比度足夠,層次頗為鮮明。

    左 Xperia 1 V,右 Xperia 1 VI。 ▲ 左 Xperia 1 V,右 Xperia 1 VI。

    螢幕亮度和前一代相比也提升了 50%,不過 Sony 一直以來都沒有公布官方的螢幕亮度數值,不過確實實際看起來畫面是更亮了沒錯。

    感光元件不變,望遠焦段更遠

    相機規格方面,Xperia 1 IV 維持三鏡頭配置,超廣角鏡頭和主鏡頭的規格和前一代幾乎相同,不過解放了主鏡頭的畫素,不再強制只能輸出像素四合一後的 1200 萬畫素照片,而是在選單裡可以啟用 4800 萬畫素高畫素拍攝。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雖然說 Exmor T 雙層式感光元件表現不錯,不過身為擁有感光元件技術的 Sony,沒有在自家品牌上用上最新的一吋感光元件還是滿可惜的,一吋感光元件僅出現在 2021 年底推出的 Xperia Pro-I 上,這兩年間也沒有後繼機種推出,如果能有一吋感光元件的新機倒是令人頗期待的。

    主鏡頭實拍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相機主要的升級在長焦鏡頭上,前一代採用潛望式設計的長焦鏡頭,支援 85 至 125mm 可變焦段,這一代焦段拓展到 170mm,可以讓使用者利用光學鏡頭拍得更遠,理論上拍攝品質會更好。

    但為什麼說理論上呢?因為這顆長焦鏡頭搭配的感光元件和前一代相同,都是 1/3.5 吋的感光元件,甚至比部分中高階手機長焦鏡頭採用的感光元件還小,因此在環境光線比較不足的情況下畫面上的雜訊看起來就會比較多一些。

    長焦鏡頭實拍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新增長焦微距功能

    應用新的長焦鏡頭,Xperia 1 VI 在拍照選單中多了「長焦微距」選項,長焦微距限定在焦距 120mm 時使用,在長焦微距下只能手動對焦,也就是要讓手機靠近或遠離被攝物來找到正確的對焦平面,對焦距離大概在 4 公分左右,也可以啟動峰值對焦功能來確認是否有成功對焦。

    除此之外,對焦之後還能透過數位變焦方式來模擬成等效焦距 360mm 的微距拍攝,換句話說就是對到焦之後,可以在把畫面放大三倍左右,讓拍攝效果有更微距的感覺。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Sony Xperia 1 VI 初實測,嘗試在各方面取得平衡的旗艦新作

    雖說新增了長焦微距功能值得嘉獎,但手動對焦的設計應用在手機上操作不是那麼容易,一方面手機本身很薄,輕微的手震在微距情況下看起來會特別明顯,但又要移動手機位置來讓微距對焦,一來一往下拍個微距照片得要持續屏氣凝神有點辛苦,如果能改成自動對焦的話使用起來應該會更容易。

    不過就算操作不是那麼簡單,但拍起照來的效果倒是還滿不錯的,微距照片的放大效果非常不錯,且因為是長焦微距也不用擔心手機遮到環境光。

    Photo Pro、Video Pro、Cinema Pro 功能重新合一

    過去 Sony 陸陸續續在手機上推出 Photo Pro、Video Pro 和 Cinema Pro 等三個專為攝影師或是專業錄影打造的應用程式,來到 Xperia 1 VI 之後,三個 App 又重新回到了拍照這個應用程式。

    對於一般使用者好處就是只要開啟相機應用程式就可以使用不同的功能,不用想著拍照要用哪個 App、錄影又要用哪個 App,而且重新融合的相機應用程式介面設計也有跟著微調,使用起來的手感更好了一些。

    比方說如果要使用進階的拍攝功能,就切換到專業模式,這樣左上角就會出現 P/S/M 三種不同的拍攝模式可以調整快門速度或是 ISO 值,就跟過去的 Photo Pro 應用程式的概念一樣,而且也可以從下方的 Fn 選單調整不同的設定值,或是套用不同的創意外觀(濾鏡)也行。

    切換到錄影功能的話則是可以透過上方的選單切換不同的拍攝焦段,三顆鏡頭也依舊支援 4K 120fps 錄影功能,不過因為拍攝介面又跟過去的 Video Pro 以及 Cinema Pro 不同,因此錄影的使用者可能又需要重新習慣一下操作介面了。  

    散熱系統升級、電池續航力提升 

    在硬體規格方面,Xperia 1 VI 採用高通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搭配上 12GB RAM,儲存空間則提供 256GB 以及 512GB 兩種規格可以選擇,此外還支援 1TB 的記憶卡擴充,是目前旗艦機中少數支援記憶體擴充的機型。為了要提供更穩定的效能表現,內建的散熱結構保留了原本的石墨烯,多了 VC 散熱板,就我們目前幾天體驗下來,還沒有遇到機身溫度太高的情況,散熱表現還算不錯。

    電池則配備 5,000mAh 電池,在換上新的螢幕之後,續航力有變得更好,官方表示,雖然電池密度同樣是 5,000mAh,不過因為換上新的高密度電池技術,因此手機比前一代更薄了 0.1 公分,而且電池壽命也比過往更長,對於換機頻率比較低的消費者來說,就不需要在下次換機之前多花更換新電池的費用。

    左為前一代電池計,右為 Xperia 1 VI 電池計。 ▲ 左為前一代電池設計,右為 Xperia 1 VI 電池設計。

    跑分方面,由於我們手邊的是工程機,目前不開放跑分測試,待之後取得正式上市版本後再補上跑分結果。

    最後提供 Xperia 1 VI 的規格表供參考。 

    Sony Xperia 1 VI 規格列表
    型號 Xperia 1 VI Xperia 1 V
    螢幕

    6.5 吋 Full HD+ HDR OLED

    1-120Hz 動態螢幕更新率 

    Powered by BRAVIA 顯示技術

    6.5 吋 4K HDR OLED

    120Hz 營孟更新綠

    處理器 Snapdragon 8 Gen 3 Snapdragon 8 Gen 2
    記憶體 12GB RAM 12GB RAM
    儲存空間

    256GB / 512GB GB

    支援記憶卡擴充 1TB

    256GB / 512GB GB

    支援記憶卡擴充 1TB

    主鏡頭

    4800 萬畫素

    焦段 24mm

    f/1.9 光圈 

    1/1.35 吋 Exmor T 感光元件

    1200 萬畫素(原始畫素 4800 萬)

    焦段 24mm

    f/1.9 光圈 

    1/1.35 吋 Exmor T 感光元件

    超廣角鏡頭

    1200 萬畫素

    焦段 16mm

    f/2.2 光圈

    1/2.5 吋感光元件

    1200 萬畫素

    焦段 16mm

    f/2.2 光圈

    1/2.5 吋感光元件

    長焦鏡頭

    1200 萬畫素

    焦段 85mm - 170mm

    f/2.3 - f/3.5光圈

    1/3.5 吋感光元件

    長焦微距

    1200 萬畫素

    焦段 85mm - 125mm

    f/2.3 - f/2.8光圈

    1/3.5 吋感光元件

    長焦微距

    前鏡頭 1200 萬畫素 f/2.0 1200 萬畫素 f/2.0
    防水 IP65/68 IP65/68
    電池

    5,000mAh

    30W 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無線反向充電

    5,000mAh

    30W 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無線反向充電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提交: May 15,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3dfx Voodoo 系列顯示卡 DIY 改造:推特版主成功打造全新顯示效果Ccc27df25b31d646bd97080dc3bcf0c4

    3dfx Voodoo 系列顯示卡一直是眾多硬體發燒友心目中的神物,但凡還能找到一塊,必然可以賣出高價,比如今年初就有一塊 Voodoo 5 6000 拍賣了 1.5 萬美元(約為新台幣 48.84 萬元)。不過,僅僅是收藏,對於頂尖高手來說是不夠的。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2022 年 10 月開始,推特版主 Oscar Barea 就嘗試自己改造一塊 3dfx 顯示卡,所用晶片是一顆新的3dfx VSA-100 GPU ,然後使用各種元件進行組裝。

    最近,他終於基本完成了這塊 DIY 顯示卡,配備了VGA、DVI以及HDMI輸出,都可以正常顯示。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對於 DVI 介面的顯示效果,Oscar Barea 表示有點失望,並沒有比 VGA 好太多,但也能明顯看出來畫面更清晰、更銳利,色彩也更好一些。

    只不過由於天然限制,影像記憶體還是只能做到 32MB,Oscar Barea 還在嘗試能不能突破做到 64MB。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不過,當他測試HDMI輸出的時候,顯得相當滿意。他表示搭配他的FLATRON M1962D顯示器來看,顯示的相當完美。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他表示拿來跑Qauke3,設定在140/150/160MHz來跑也都沒有問題,就算在沒有裝任何散熱裝置的情況下也都相當順。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也可以看看他列出先前做壞失敗嘗試的卡,光看這些失敗品就可以說出好長的故事了。

    DIY達人花了兩年時間自己打造 3dfx Voodoo 顯卡,連DVI 以及HDMI輸出都沒問題

    這整個過程,遠遠比打怪還難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Panasonic即將發表的新相機就是LUMIX S9?一台比X100 VI還要輕巧的全片幅相機'

    Panasonic即將發表的新相機就是LUMIX S9?一台比X100 VI還要輕巧的全片幅相機

    提交: May 15,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這幾天關於Panasonic新相機的傳聞真的是每日一爆!昨天才有邀請函的照片流出,今日就有這台相機的最新消息。據聞新相機將會被命名為LUMIX S9,是一台比X100 VI還要輕巧的全片幅相機。5b80d060271b6f240545414dd9bbb42f將會被命名為LUMIX S9

    根據國外最新消息指出,Panasonic即將於5/23發表的新相機,將會被命名為LUMIX S9,若消息屬實的話,從型號上研判它將會是繼S1和S5系列之後,LUMIX的第三條全片幅相機產品線。這也表示LUMIX S系列的產品陣容將會更加完整,從S1、S5到S9,涵蓋了旗艦、中階到入門三種定位,可以提供給用戶更合適的選擇。

    Panasonic即將發表的新相機就是LUMIX S9?一台比X100 VI還要輕巧的全片幅相機

    LUMIX S9傳聞規格

    關於這台即將被發表的新相機,國外消息也有整理出相關的傳聞規格如下:

    • 輕巧型L卡口全片幅相機
    • 比FUJIFILM X100VI更為緊湊
    • 沒有內建EVF
    • 搭載和S5 II一樣的2,400萬畫素CMOS
    • 具備專用的LUT按鍵可用於選擇拍攝風格
    • 用戶可上傳自己的LUT至相機
    • 四種不同顏色的機身可供選擇
    • 售價會比S5 II便宜200-300美元
    • 倫敦時間5/22下午3點發表(台北時間5/22晚上10點)
    • 當天還會發表另一款新鏡頭

    該國外消息也指出,他們所收到的這張LUMIX S9照片,是用AI生成產出的,不過據說該張照片實際上非常接近相機真實的樣貌!如果消息屬實的話,不得不說顏值頗高呀!真是更讓人期待LUMIX S9的發表了呢!而從對岸流出的邀請函可以得知,Panasonic將在5/23舉行新品發表會,屆時就可以一睹LUMIX S9的盧山真面目了。

    Panasonic即將發表的新相機就是LUMIX S9?一台比X100 VI還要輕巧的全片幅相機

    via:L-mount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ony 推出 Xperia 10 VI,立體聲雙喇叭、電池續航達兩天'

    Sony 推出 Xperia 10 VI,立體聲雙喇叭、電池續航達兩天

    提交: May 15, 2024, 11:36pm CST
    标签  [编辑]
    不只推出旗艦手機 Xperia 1 VI,Sony 今日還推出 Xperia 10 VI,中階新品,主打配備 5,000mAh 大電池,續航力可長達兩天。F824818310d38e66af69bce3190d1f7f

    不只推出旗艦手機 Xperia 1 VI,Sony 今日還推出 Xperia 10 VI,中階新品,主打配備 5,000mAh 大電池,續航力可長達兩天,且加入和旗艦機相同的 Video Creator 影片製作器功能,讓使用者在手機上就能輕鬆剪輯短影片。

    Sony Xperia 10 VI 預計於近期推出藍、黑以及白三款色系。 ▲ Sony Xperia 10 VI 預計於近期推出藍、黑以及白三款色系。

    大電量與輕巧兼具

    Sony Xperia 10 VI 整體設計概念和前代相同,主打兼顧大電量和輕巧重量,配備 5,000mAh 大電池的同時,機身重量只有 164 克輕盈。

    Xperia 10 VI 配備 Sony 獨家充電技術,讓電池可以維持長達三年的健康狀態,透過 Xperia 智慧充電技術可以在充電過程中監控手機,避免不要要的電池耗損。

    機身背蓋採用半透明環保材料製成,搭配上霧面質感,看起來視覺效果更輕盈,且支援 IP65/68 防塵防水,且螢幕玻璃也改為康寧 Gorilla Glass Victus 玻璃螢幕,提高耐候性;同時配備立體聲雙喇叭,在高音和低音表現變得更好,讓音質更為平衡。

    Sony 推出 Xperia 10 VI,立體聲雙喇、電池續航達兩天

    硬體效能則採用 Snapdragon 6 Gen 1 處理器,搭配上 8GB RAM 以及 128GB ROM,螢幕為 6.1 吋 Full HD+ OLED 螢幕,搭配 Triluminous Display for mobile 技術。

    雙鏡頭配置,導入 Video Creator

    Xperia 10 VI 採用雙鏡頭配置,分別是 8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和 1200 萬畫素主鏡頭,支援 2 倍無損變焦,也導入旗艦機種有的 Creative Look 創意外觀功能,也有 AI 智慧場景偵測技術,可以自動辨識不同場景切換拍攝參數。

    內建 Video Creator 影片製作器功能,使用者只需輕鬆點選相簿裡的照片或影片,並完成簡易設定,最快一分鐘即可快速生成短影音。

     

    Sony Xperia 10 VI 可立式時尚保護殼(XQZ-CBES)

    搭配 Sony Xperia 10 VI 新機,Sony 推出專用可立式時尚保護殼,提供三種與實機同款顏色,部分原料採用 SORPLAS 塑料,內建支撐支架方便直播與視訊通話時使用。輕薄的保護殼設計能更貼合 Sony Xperia 10 VI 機身,兼具握持方便與功能性;並配備全新設計的環形掛繩,除了提供更穩定的握持外,也可搭配另外選購的吊繩掛帶使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外媒爆料:蘋果將在 iOS 18 為備忘錄和語音備忘錄 App 導入「兩大」AI 新功能'

    外媒爆料:蘋果將在 iOS 18 為備忘錄和語音備忘錄 App 導入「兩大」AI 新功能

    提交: May 15,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根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蘋果可能在 iOS 18 中把 AI 融入到 Apple Notes (備忘錄)和 Voice Memos(語音備忘錄)應用中,讓 iPhone 用戶能夠自動轉錄和總結錄音內容。3e8a2168b7e84829a07e00d8e8646cca

    蘋果 iOS 18 作業系統將以 AI 為核心,雖然該版本的官方預覽和更新重點要到 6 月的 WWDC 上才會公佈,但根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蘋果可能在 iOS 18 中把 AI 融入到 Apple Notes (備忘錄)和 Voice Memos(語音備忘錄)應用中,讓 iPhone 用戶能夠自動轉錄和總結錄音內容。

    根據 AppleInsider 報導,iOS 18 版本將為 iPhone 用戶帶來自動音訊轉錄和摘要功能。如果該功能真的如期發表與推出,將有助用戶即時以文字方式來閱讀正在錄製中的音訊內容,不過其實這個功能被非首創,先前 Pixel 8 Pro 上的 Google 錄音機 App 也能做到生成語音摘要,或顯示錄音的要點。

    外媒爆料:蘋果將在 iOS 18 為備忘錄和語音備忘錄 App 導入「兩大」AI 新功能

    雖說轉錄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錯誤,但一來仍有原始錄音檔可以對照作為參考,而且該功能的推出對於多數族群來說都是利大於弊,譬如大學生或上班族不需要再依賴第三方 App 來進行講座或會議錄音和筆記,而是直接透過內建原生應用程式達成。

    AppleInsider 指出,這項技術的執行方式可能類似於 iMessage 現有的音訊訊息功能,允許使用者收聽收到的錄音或自動將語音訊息轉成文字,且無需任何設定或功能啟用,使用起來更便捷。

    外媒爆料:蘋果將在 iOS 18 為備忘錄和語音備忘錄 App 導入「兩大」AI 新功能

    而這項運用在 Apple 備忘錄和語音備忘錄的 AI 新功能也可能會在 iPadOS 18 和 macOS 15 上提供,不過考慮到該功能可能會利用裝置上的神經網路引擎,Apple 可能會限制在幾款 iPhone、iPad 和 Mac 機種上的可用性。無論如何,WWDC24 還有短短四週就要拉開序幕,我們很快就能得知確切的答案。

    來源:appleinsider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售價突破四萬!Sony 正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售價突破四萬!Sony 正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提交: May 15, 2024, 11:20pm CST
    标签  [编辑]
    Sony 今日正式推出年度旗艦 Sony Xperia 1 VI,和前一代相比機身不再那麼纖長,螢幕規格大改,效能則是換上新一代處理器,台灣預計推出 256GB 和 512GB 兩種版本。4f26fc5dece14452bad5a3132c05ec37

    Sony 今日正式推出年度旗艦 Sony Xperia 1 VI,和前一代相比機身不再那麼纖長,螢幕規格大改,效能則是換上新一代處理器,台灣預計推出 256GB 和 512GB 兩種版本。

    • Xperia 1 VI 的 256GB 版本售價 39,990 元。
    • Xperia 1 VI 的 512GB 版本售價 43,990 元。
    螢幕規格大改,不再堅持 4K

    Xperia 1 VI 螢幕規格大改,解析度從過去的 4K 解析度降為 Full HD+ 解析度,螢幕尺寸也從 21:9 改為 19.5:9 的比例,降低解析度交換的則是加入 LTPO 自適應螢幕更新率功能,可以自動依照當下情境調節 1-120Hz 螢幕更新率,顯色技術改為全新的 Powered by BRAVIA 顯色技術,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影像色彩,同時螢幕加入 Sunlight Vision 強光影像增強技術,亮度也比前一代提高 50%。

    左 Xperia 1 V,右 Xperia 1 VI。 ▲ 左 Xperia 1 V,右 Xperia 1 VI。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機身配備的揚聲器可以降低高音量時的失真情況,同時最佳化低頻的輸出,讓聲音更具震撼力,機身保有 3.5mm 耳機孔,也可以支援 Hi-Res 藍牙連接,配對指定的無線耳機時可啟動 AAC 連接模式,讓音效表現更好。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長焦鏡頭焦段更遠

    Xperia 1 VI 相機規格和前一代差不多,最主要的升級在於長焦鏡頭,新的長焦鏡頭具備 85mm 至 170mm 望遠變焦焦段,透過全新長焦為具功能可以拍攝最近 4 公分的特寫。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主鏡頭解放畫素限制,可以輸出 4800 萬畫素照片,還可以提供 2x 變焦(等效焦距 48mm)的無損拍攝,此外,加入來自 Alpha 相機新的 AI 姿勢預測技術,在被攝主角臉部被阻擋時還是能即時自動追蹤對焦。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相機設定整合了過去分開的 Photo Pro、Video Pro、Cinema Pro 等功能,專業攝影師常用的 P / S / M 拍攝模式可以在專業模式下切換,同時也可以透過色彩風格黨。

    升級旗艦處理器

    硬體方面升級高通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內建幀率優化功能可以即時調整 CPU 使用率和螢幕更新率,並提供追蹤速度和觸控掃描頻率的設定,內建的散熱結構除了原有的石墨烯之外,新增 VC 均溫板來強化散熱效果。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電池則配備 5,000mAh 大電池,透過新的低功耗螢幕和節能技術,現在待機時間可以比前一代提高兩倍,連續播放影片則可超過 36 小時,充電則支援 30W PD 充電技術,30 分鐘內可充 50% 電量,此外充電優化技術也讓電池老化時間延長,從原本的三年延長到四年。

    售價突破四萬!Sony 式發表 Xperia 1 VI,機身尺寸大改、效能升級、續航更長

    Sony Xperia 1 VI 上市資訊

    Xperia 1 VI 推出墨綠、夜黑、霧白、緋紅四款顏色。

    • Xperia 1 VI 的 256GB 版本售價 39,990 元
    • Xperia 1 VI 的 5125GB 版本售價 43,990 元。

     

    Xperia 1 VI 預購活動即日起正式開跑

    預購即享記憶體買小升大超值優惠。

    預購期間:2024 年 5 月 15 日 16:00:00 起至 2024 年 5 月 21 日 23:59:59 止

    Xperia 1 VI 官方通路預購優惠:

    • 於 Sony 直營店(含官方購物網站)、Sony 行動通訊專賣店及官方指定線上與連鎖通路預購,即享記憶體容量升級買小送大(256GB 升級為 512GB)的超值優惠。

    Sony專屬加碼贈:

    • 於Sony直營店(含官方購物網站)、Sony行動通訊專賣店預購加碼享 KKBOX 無損音質個人首 2 個月免費暢聽。

    預購交貨日期:2024 年 5 月 23 日起陸續交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全新 NVIDIA RTX A400 和 A1000 GPU 增強人工智慧驅動的設計和生產力工作流程'

    全新 NVIDIA RTX A400 和 A1000 GPU 增強人工智慧驅動的設計和生產力工作流程

    提交: May 15,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兩款 GPU 基於 NVIDIA Ampere 架構,可為每個工作站提供即時光線追蹤並支援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E94bf122f48a2f0918dfd38df810db9c

    人工智慧(AI)在設計和生產力應用中的整合正成為新的標準,推動對高階運算效能的需求。這意味著專業人士和創意人員將需要利用增強的運算能力,無論專案的規模、複雜性或範圍如何。

    為了滿足此不斷增加的需求,NVIDIA 正在擴展其 RTX 專業顯示卡產品,推出兩款基於 NVIDIA Ampere 架構的全新桌上型電腦 GPU:NVIDIA RTX A400 和 NVIDIA RTX A1000。

    兩款產品擴大了 AI 和光線追蹤技術的使用範圍,提供專業人員改變其日常工作流程所需的工具。

    創造力、效能和效率的新時代

    RTX A400 GPU 為 RTX 400 系列 GPU 引入了加速光線追蹤和 AI。它擁有 24 個用於 AI 處理的 Tensor 核心,超越了傳統基於 CPU 的解決方案,使專業人員能夠直接在桌面上運行智慧聊天機器人和輔助夥伴(copilot)等尖端 AI 應用。 

    GPU 提供即時光線追蹤功能,因此創作者可以建立生動、物理精確的 3D 算繪,突破創造力和現實的界限。

    A400還包括四個顯示輸出,為該系列產品首次出現。這使其成為高密度顯示環境的理想選擇,高密度顯示環境對於金融服務、指揮與控制、零售和運輸等產業至關重要。

    全新 NVIDIA RTX A400 和 A1000 GPU 增強人工智慧驅動的計和生產力工作流程

    NVIDIA RTX A1000 GPU 首次將 Tensor 核心和 RT 核心導入 RTX 1000 系列 GPU,為創意人員和專業人士釋放加速的 AI 和光線追蹤效能。

    A1000 擁有 72 個 Tensor 核心,與上一代產品相比,有了巨幅的升級,並為 Stable Diffusion 等工具提供了超過 3 倍的生成式 AI 處理速度。此外,A1000的 18 個 RT 核心可將圖形和算繪任務速度提升高達 3 倍,加速像是2D 和 3D 電腦輔助設計(CAD)、產品和建築設計,以及 4K 影片編輯的專業工作流程。

    A1000 在影片處理方面也表現出色,與上一代相比,處理的編碼流數量增加了 38%,解碼效能提高了 2 倍。

    A400 和 A1000 GPU 採用線條流暢的單插槽設計,功耗僅50W,為緊湊型、節能的工作站帶來出色的功能。

    全新 NVIDIA RTX A400 和 A1000 GPU 增強人工智慧驅動的計和生產力工作流程

    擴大 RTX 的應用範圍

    這些新型 GPU 為使用者提供了尖端的 AI、圖形和運算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並釋放創意的可能性。與光線追蹤算繪和 AI 相關的先進工作流程現已觸手可及,使專業人士能夠突破他們的工作界限,並實現令人驚嘆的真實感程度。

    工業規劃者可以使用這些強大且節能的全新運算解決方案進行邊緣部署。創作者可以提高編輯和算繪速度以產生更豐富的視覺內容。建築師和工程師可以將想法從 3D CAD 概念無縫轉換為有形的設計。在智慧空間中工作的團隊可以使用這些GPU在空間受限的環境中進行即時資料處理、AI 增強的安全性和數位看板管理。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也可以實現更快、更精確的醫學影像分析。

    金融專業人士一直使用廣闊、高解析度的視覺化工作空間來實現更有效的交易、分析和資料管理。由於 RTX A400 GPU 本身支援多達四個 4K 顯示器,金融服務使用者現在可以使用更少 GPU 來實現高顯示密度,使其配置更加簡化,並降低成本。

    下一代功能和加速效能

    NVIDIA RTX A400 和 A1000 GPU 配備了旨在增強日常工作流程的功能,包括:

    • 第二代RT 核心:為所有專業工作流程提供即時光線追蹤、逼真的、物理基礎的算繪和視覺化,包括建築草圖、3D設計和內容創作等領域,其中準確的照明和陰影模擬可以大幅提高工作品質。
    • 第三代Tensor 核心:加速AI增強工具和應用,例如生成式AI、影像算繪去噪和深度學習超級取樣,以提高影像的產生速度和品質。
    • 基於Ampere 架構的CUDA 核心:單精度浮點生產量是上一代的2 倍,可顯著加速圖形和運算工作負載。
    • 4GB 或8GB GPU 記憶體:A400 GPU 的4GB GPU 記憶體及A1000 GPU 的8GB GPU記憶體可滿足各種專業需求,從基本圖形設計和照片編輯,到要求更高的紋理3D 建模或高解析度編輯和資料分析。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A400和A1000 GPU還具有更高的記憶體頻寬,可以更快地處理資料,並更流暢地處理更大型的資料集或場景。
    • 編碼和解碼引擎:透過第七代編碼(NVENC)和第五代解碼(NVDEC)引擎,GPU 可提供高效的影片處理能力,以超低延遲達到高解析度的影片編輯、串流和播放。採用AV1解碼可實現更高效率,並更加流暢地播放更多影片格式。
    上市時間

    NVIDIA RTX A1000 GPU 現已透過 PNY 和 Ryoyo Electric 等全球經銷合作夥伴發售。RTX A400 GPU 預計於 今年5 月開始從通路合作夥伴處供貨,預計製造商將於夏季開始供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步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步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提交: May 15, 2024, 10:33pm CST
    标签  [编辑]
    Kymco Ionex Uno 創世紀發表會:推出充換合一能源系統搭載全新 S Techno 及 CoolOne 酷玩電動車款8866fda53b6a9115fec04b8a4b84d834

    Kymco 今日正式舉辦「Ionex Uno 創世紀發表會」,會上推出全新電能系統 Ionex Uno,將充電與換電整合為一,也推出首輛可支援充電與換電兩種電力模式的 S Techno。同時,Kymco 推出了全新的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一次發表了充換電合一的電力系統與兩款新車款。

    Ionex Uno:充換電合一的能源系統

    Kymco 自 2018 年正式發表其電能系統 Ionex 車能網,並且一步一步進化,現行的換電式電能系統為第三代的 Ionex 3.0,完成最密集的換電網路。而如今,Kymco 又更進化,將國外市場主流的充電式能源系統與以換電式為主的國內市場合而為一,打造出 Ionex Uno 的充換合一能源系統。

    Ionex Uno 系統可以讓車主享受 Ionex 完整的換電網絡以外,也可以在自家為 Ionex 電池充電,只要家中具備一般的插座,即可透過專用的充電線與變壓器組合為愛車充電,外出旅遊時也是,只要隨身攜帶充電器,就能享受充電型電動機車「有電源就能補充能源」的彈性與自由。

    這樣的系統可以一舉突破換電站所在區域的限制,同時,Kymco 也開始佈局其充電樁、充電站等設施,並呼籲政府,在全台各地行政機關與公有停車場,廣設電動機車充電站,提昇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的誘因,達到政府追求淨零碳排的目的。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S Techno:首輛支援換電與充電雙模式的電動機車

    S Techno 是 Ionex Uno 系統底下首輛電動機車,採用 S7 與 S7R 兩種車款為基礎進行改造,配備了 Kymco 全新打造的 Ionex BMU 電池計量模組,使用兩顆 Ionex 交換式電池,同時備有符合公規介面的充電接頭,能夠透過市場上任何公規介面充電器或充電站進行能源補充。

    S Techno 採用 S7 與 S7R 兩種車款為基礎進行打造,是首輛支援換電與充電雙模式的電動機車。 ▲ S Techno 採用 S7 與 S7R 兩種車款為基礎進行打造,是首輛支援換電與充電雙模式的電動機車。

    在斜板內側右下方的位置配有充電。 ▲ 在斜板內側右下方的位置配有充電孔。

    兩個版本的 S Techno(S7 Techno、S7R Techno)與原本的 S7、S7R 配備大致相同,並多了新的智慧車聯網功能,具有遠端手機感應 Keyless 功能,還能透過手機 App,進行多項車輛控制與個人化設定,例如:顯示各種電池使用數據與車輛騎乘狀態。

    S Techno 儀表也是大型液晶儀表,顯示的資訊也很充足。 ▲ S Techno 儀表也是大型液晶儀表,顯示的資訊也很充足。

    S Techno 的售價分別為 S7 Techno Keyless 版售價新台幣 91,800 元;S7 Techno TCS 版售價新台幣 99,800 元;S7R Techno TCS 版售價新台幣 110,800 元,以上為不含補助的建議售價,各優惠請洽各地方政府與經銷商詢問。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酷玩 CoolOne:全新綠牌小型電動機車

    酷玩 CoolOne 為 Kymco 全新發表的綠牌小型電動機車,外觀上以個性化的方正外型作為設計,配備上以這樣級距的車輛也算夠用。酷玩 CoolOne 搭載單顆 Ionex 交換式電池的設計,以達到輕量化的 65.5 公斤的車重,致力於設計出最極致的輕巧靈活、敏捷好騎的小型電動車款。

    酷玩 CoolOne 方外型作為計,相當有個性,辨度十足。 ▲ 酷玩 CoolOne 方正外型作為設計,相當有個性,辨識度十足。

    車輛配備上,酷玩 CoolOne 搭載全車 LED 燈具,龍頭把手採用鋁合金造型的設計,中央配有多功能 LCD 儀表,龍頭下方有前置物空間、與掛鉤,右邊則是以鑰匙開啟的電門。其他配備如 USB 充電座、後雙槍避震器,酷玩 CoolOne 都有具備,前後也能加裝置物空間。

    酷玩 CoolOne 配有多功能 LCD 儀表 ▲ 酷玩 CoolOne 配有多功能 LCD 儀表

    啟動方式採用傳統的鑰匙啟動。 ▲ 啟動方式採用傳統的鑰匙啟動。

    前輪配上 12 吋胎。 ▲ 前輪配上 12 吋胎。

    酷玩 CoolOne 的車身相當小巧。 ▲ 酷玩 CoolOne 的車身相當小巧。

    但是為了打造小巧輕量的車身,酷玩 CoolOne 並不具備坐墊下的車廂空間,以鑰匙開啟的單人坐墊下方僅有一顆電池,並沒有額外的置物空間。酷玩 CoolOne 分為小型輕型與輕型兩個版本,小型輕型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 39,800 元;輕型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 47,800 元,以上皆為不含補助的建議售價,詳細優惠請洽經銷商與地方政府公告。

    坐墊下方沒有車廂,僅有一顆換電式電池。 ▲ 坐墊下方沒有車廂,僅有一顆換電式電池。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資費

    資費方面,Kymco 仍維持哩多惠方案,單顆電池新台幣 168 元/月;雙電池新台幣 498 元/月,最高可享 18 個月吃到飽,詳情請洽 Kymco 各經銷通路。以這樣的資費來說,目前仍是市場上最優惠的價格。

    系統、車輛齊發!Kymco 推出 Ionex Uno 充換合一全新能源系統,同發表首輛充換合一車款 S Techno 與全新個性化綠牌小車 CoolOne 酷玩

    而本次新推出的 Ionex Uno 充換合一系統是否能夠讓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帶來新一波的變革,這樣充換合一的系統是否會下放至其他如 S6 等車型,可能就需要等 S Techno 正式上市之後的市場反應而定,不過以充換合一這樣的想法是相當不錯的,筆者仍以正面看待這個系統。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提交: May 15,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有關Windows 11中人工智慧檔案總管的更多細節出現Eb17e47116eea19b3eb7f8d6563323bc

    微軟預計將會在5月20日發佈採用 ARM 晶片的Surface Pro 10和 Surface Laptop 6,與此同時,也傳出他們會在同時揭露Windows 11的新一代AI功能:AI Explorer(AI檔案總管)。從字面上來看,AI Explorer就是加了AI功能的檔案總管。但是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AI Explorer與傳統檔案總管有何不同?

    根據目前的爆料,AI Explorer利用人工智慧提高生產力和搜索功能,將使Windows 11能夠跨應用程式和界面進行上下文感知的能力,並記住您在 PC 上執行的所有操作以增強生產力和搜索的結果。 

    AI Explorer會在系統的背景運行,並跟蹤你在電腦上所做的一切 ,無論運行的是什麼應用程式。這種行為可以讓該功能建立「記憶」,並在需要時調閱記憶。例如,人工智慧檔案總管會記住你在 WhatsApp 中的特定對話,總結電子郵件或網頁等。

    一方面,對於那些記不住將檔案塞進哪個資料夾、在哪個網頁上看到那個食譜,或者上週看過哪個影片提到了你想讀的書卻記不起書名的人來說,這聽起來非常有用。只需輸入一個問題,AI Explorer 就會調出相關的檔案、資料夾、文件、網站、聊天記錄等。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AI Explorer 有哪些功能? AI 記憶

    AI Explorer 將能夠記住你在電腦上執行的所有操作,無論你使用的是哪種應用程式或界面。它將對所看到的一切進行紀錄和分類,然後將其轉化為記憶,供你日後回憶。

    例如,你可以使用 Windows 版 WhatsApp 與朋友進行對話,AI Explorer 會記錄並記住螢幕上的內容,並通過 AI 進行處理,供您稍後調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可以讓你指定 AI Explorer 不跟蹤哪些應用程式。

    前後文脈絡建議

    AI Explorer 不僅能夠記住電腦上執行的操作,還能夠分析當前螢幕上的內容,並根據所看到的内容提供上下文建議和任務。

    例如,如果您正在查看應用程式或網頁中的圖像,AI Explorer 可以呈現建議任務,例如「使用小畫家刪除該圖像的背景」,只需點擊一下即可啟動該任務。

    本機 AI 處理

    AI Explorer 將利用下一代神經處理器 (NPU) 硬件在設備上本地處理這些機器學習和生成 AI 體驗,以實現低延遲。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AI Explorer 的介面會跟檔案總管一樣嗎?

    AI Explorer應該不是用來取代檔案總管的,而是一個新的功能。因此比較像是一種對話型的介面。

    據說微軟正在開發AI Explorer的介面將位於螢幕頂部,允許使用自然語言輸入任何內容。例如,你可以要求 Windows 向你顯示幾天前瀏覽過的某個主題的網頁。以下是根據有關 AI Explorer 的最新報導製作的模擬圖: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我的電腦可以跑AI Explorer嗎? 

    根據目前的資料,答案很可能是「不行」。

    據報導,新的 AI Explorer 無法在使用英特爾和 AMD 晶片的「傳統」個人電腦上運行。它需要配備神經處理單元的下一代晶片,如Snapdragon X Elite 或 Plus,至少在初期是如此。最近在 Windows 11 24H2 版本中發現的程式碼似乎證實了這一傳言。

    此外,它還需要至少16GB的記憶體

    微軟AI Explorer即將發佈:將會重新定義AI PC?與Copilot有何不同?你的Windows 11電腦能用嗎?

    一定要有AI Explorer的Windows才能叫AI PC嗎?

    目前看來顯然不會是這樣。

    有鑑於現在各家電腦大廠推出的PC、筆電也都已經開始打著AI PC的旗號,微軟自家的Surface Pro 10 及 Surface Laptop 6 商務版搭載 Core Ultra 處理器,也是叫AI PC,因此已經打臉了這種「只有能用 AI Explorer才能叫AI PC」的說法,而微軟應該也不至於會在未來得罪這些客戶。

    何時AI Explorer會發佈?

    AI Explorer 預計將於 2023 年 5 月 20 日在微軟的大型 AI PC 活動中宣布。

    小結

    有一些人認為 AI Explorer 是 Microsoft Copilot 人工智慧助手的更強大版本,不過看起來微軟的想法並不是這樣,而是從核心以及用戶的操作上面想要賦予AI的功能,讓作業系統的操作更聰明,而不是只是像Copilot這樣一直停留在交談問問題、畫畫圖這些功能上面。這樣才能讓Windows可以真正有機會成為一個AI系統。

    不過想法似乎很棒,但是實際上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還是得打個問號,畢竟微軟推出過很多智慧相關的產品,並且也都跟Windows綁定,比方說Cortana,但最後也什麼都沒實現。

    此外,初期雖然Intel、AMD平台的硬體不支援,但未來還是很有可能也會在後續硬體推出支援的版本。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想要跑得動 AI Explorer,硬體可能也不會便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PlayStation打算幫你「AI代練」,專利揭露可用 AI幫你跑圖或練功、輕鬆當十里坡劍神'

    PlayStation打算幫你「AI代練」,專利揭露可用 AI幫你跑圖或練功、輕鬆當十里坡劍神

    提交: May 15,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索尼申請專利探索自動遊戲功能:AI 代打繁瑣任務,讓玩家跳過重複內容9de107779a7c8c2bf792838c7fa4551b

    過去在玩線上遊戲時,有些玩家為了嫌麻煩、不想浪費時間在打一些小怪、練功上,就會找人幫忙代練。後來也有上練功的機制或是外掛,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十里坡劍神。

    不過,索尼似乎也想在PlayStation上加入這個功能,而且是AI代練,讓機器幫你練功,即使你暫時離開,遊戲也會自動執行某些重複性任務。

    近日索尼申請了一項「自動遊戲」功能的專利,可能讓 AI 代打「非關鍵遊戲內容」,讓玩家跳過繁瑣乏味的跑圖或練級過程等。

    據悉,這項專利可模擬使用者的遊戲風格,通過自動遊玩來讓玩家跳過繁瑣乏味的部分遊戲過程(如跑圖或練級等)。待自動任務完成後,會跳出提示來提醒使用者,玩家可決定是繼續使用還是接管控制權。

    PlayStation打算幫你「AI代練」,專利露可用 AI幫你跑圖或練功、輕鬆當十里坡劍神

    該專利認為,遊戲中重複無聊的地方可能會扼殺玩家興趣,使用該功能可快速跳過此部分,有效節省時間。有流程圖顯示了這種模式只在「非關鍵遊戲內容」中可用——所以你不可能讓 AI 代替你去幹掉一個特別難打的 Boss。

    PlayStation打算幫你「AI代練」,專利露可用 AI幫你跑圖或練功、輕鬆當十里坡劍神

    和其他專利一樣,專利的存在並不意味著該功能就會實現,但至少正在進行實驗。大家期待這項功能的到來嗎?

    稿源:3DMGame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DC:2024 年第一季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出現復甦跡象'

    IDC:2024 年第一季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出現復甦跡象

    提交: May 15, 2024, 9:30pm CST
    标签  [编辑]
    2024年第一季全球平板電腦出貨略現增長: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競爭激烈5783ebabc611c5ad969d845a8dadc196

    根據 IDC(國際數據資訊)《全球個人運算裝置季度追蹤報告》(Worldwide Quarterly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Tracker)的初步數據,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衰退之後,2024 年第一季(1Q24)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較去年小幅成長0.5%,總量達3,080 萬台。

    市場上一次出現成長是在 2021 年第二季,此後由於飽和,出貨量開始放緩。雖然總體經濟問題依然存在,但本季出貨量的反彈是由更新週期的開始推動的,儘管長期的出貨量不太可能相較疫情期間的激增。不過,隨著消費者尋求以生產力為導向的設備,轉向高階平板電腦的轉變也帶來了一線希望。

    2024 年第一季品牌廠商亮點

    由於經濟不景氣和缺乏新機型,蘋果去年的表現略顯低迷,年對年衰退 8.5%。在預計於今年第二季推出新機型之前,該公司專注於出清舊機型的庫存。 2024 年第一季,蘋果以 990 萬台的出貨量穩居第一。

    三星則位居第二,本季的出貨量為 670 萬台,較去年同期下降 5.8%。歐洲和亞太地區競爭品牌的促銷活動以及缺乏新產品阻礙了三星的成長。不過,該公司正致力於透過在最新產品中加入人工智慧功能來改善用戶體驗,並專注於高階產品以把握今年的換機週期。

    華為本季以年成長 43.6%,出貨量達到 290 萬部穩居第三。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可能受惠於其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復甦,市佔率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 2.8 個基點。

    聯想本季排名第四,年成長 13.2%。與許多其他廠商一樣,自疫情以來,聯想憑藉其 Tab P 系列機型推動了可拆卸產品組合的成長。不過,平板電腦仍佔聯想出貨量的近 80%。

    小米以令人驚豔的成長保住了前五名的位置,年成長 92.6%,出貨量達到 180 萬台。除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外,小米幾乎在所有出貨地區都出現三位數的成長。

    IDC 行動和消費裝置資深市場分析師 Anuroopa Nataraj 表示:「平板電腦市場在第一季開始出現復甦跡象。更多的成長將來自下一個更新周期,以及商用市場的成長,因為更多的平板電腦將被用於教育領域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

    然而,這些因素還不夠,因為來自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將導致平板電腦市場前景黯淡。儘管如此,在人工智慧功能的推動下,平板電腦市場仍有潛在的上升空間,這與其他設備類型的預期類似。」

    2024 年第一季全球前五大品牌平板電腦廠商出貨量、市佔率及年成長率
    (出貨量單位為百萬台)

    品牌廠商

    1Q24 出貨量

    1Q24 市佔率

    1Q23出貨量

    1Q23市佔率

    1Q24/1Q23
    年成長率

    1. Apple

    9.9

    32.0%

    10.8

    35.2%

    -8.5%

    2. Samsung

    6.7

    21.7%

    7.1

    23.2%

    -5.8%

    3. Huawei

    2.9

    9.4%

    2.0

    6.6%

    43.6%

    4. Lenovo

    2.1

    7.0%

    1.9

    6.2%

    13.2%

    5. Xiaomi

    1.8

    5.9%

    0.9

    3.1%

    92.6%

    其他

    7.4

    24.0%

    7.9

    25.8%

    -6.6%

    總計

    30.8

    100.0%

    30.6

    100.0%

    0.5%

    來源: IDC Quarterly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Tracker, May 3, 2024
    備註: 1.此數據為初步研究結果。2.出貨量(Shipments)包括發往經銷通路或終端用戶的出貨量。OEM 銷售額是依照銷售的公司/品牌計算。3. 品牌廠商是指當前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擁有和營運的所有品牌和子公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